编者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0日至22日在江西考察,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1日下午,习近平在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先后发言。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
2019年以来,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发展改革工作都有哪些新进展新收获新亮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部省份将怎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8点意见”?请看本期特别报道。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集体采写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自其启动实施,历经十多年发展,成就斐然——中部六省经济一直在节节攀升:2005年,中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28.1%,地区生产总值为3.34万亿元,占全国18.8%;2018年,中部地区的生产总值达到19.2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提高到21.40%。而且,2018年,江西更是以8.7%的增速,位列全国第四、中部第一;湖南经济总量首次进入“全国八强”。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下,中部地区崛起已经站上了全新的历史台阶,正朝着更高质量发展阔步向前。
山西:不当“煤老大”,努力促转型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山西省近年来以环境保护倒逼转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18年,山西省关闭退出煤矿36座,煤矿数量首次降至千座以内,煤炭过剩产能当年退出3090万吨,3年累计退出8841万吨,先进产能占比达到57%。同时退出焦化过剩产能691万吨,化解钢铁过剩产能225万吨,关停煤电机组203.3万千瓦,钢铁、化工、水泥等行业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发展的底色不断增绿。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的同时,山西省还大力发展非煤工业和新兴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4月份,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其中,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长6%,非煤工业增长7.7%,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3%,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此外,部分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1倍,光伏电池增长46.8%,车轮增长22.3%。
安徽:融入长三角,践行一体化
长期以来,“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一直是安徽省一个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导向。为此,近年来,安徽省致力于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在长三角的一市三省中率先成立高规格的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扎实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制定印发安徽省责任分工,携手沪苏浙加快落实交通、能源、信息、信用、创新、环保等重点领域合作,一体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同时,安徽也在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新兴产业,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创5年同期新高,较今年前2个月、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2个、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1%,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6位。
其中,新动能加快增长,发展质量提升。一季度,安徽省电子信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8%,较上年同期提高20.2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4%,贡献居40个工业大类行业之首。
江西:做强新产业,培育新业态
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强大支撑。近年来,江西省聚力主攻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经济新动能培育“三大工程”,加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显著效果。
2019年第一季度,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仅跑出了9.3%的高增速,而且新动能喷薄发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0%、12.6%和14.8%,同比加快1.9、1.6和6.8个百分点。
新产业成长壮大的同时,新业态蓬勃发展。一季度,江西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35.4%,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4.3个百分点,同比加快6.9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4月,江西省政府正式印发《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江西要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实现三个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目标:产业层面,要推动有色、电子2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元;装备制造、石化、建材、纺织、食品、汽车6个产业过5000亿元;航空、中医药、移动物联网、半导体照明、虚拟现实、节能环保等N个产业突破千亿。集群层面,要力争在铜、钨和稀土、光伏等领域培育1~2个世界级产业集群,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万亿级。企业层面,要力争培育1家主营业务收入过5000亿元的龙头企业,打造4~5户千亿级企业、40户左右的百亿级企业,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超过15000户,沪、深证券市场公开上市企业达到50户左右。
河南:中原谱新曲,打造新动能
近年来,中原大省河南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取得较好成效。
今年初,河南省下发10个新兴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河南省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8.6%、14.9%,同比分别提高0.7、2.9个百分点。新主体大量涌现,新登记企业7.83万户,增长18.7%,日均新登记企业870户。新产品快速增长,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6.3倍,锂离子电池增长68.7%,生物基化学纤维增长46.1%。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5G、窄带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河南省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及融合业务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NB-IoT联网终端数达到376.8万户,居全国第4位;智慧公共事业终端用户达到2246万户,居全国第2位;智能制造终端用户达到1230万户,居全国第5位。
湖北:探索新路径,发展更协调
近年来,湖北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谱写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特别是在2018年12月,为了进一步摆脱“增长过度依赖投资、产业过度依赖传统、主体过度依赖国企、区域过度依赖武汉”的发展误区,湖北省委提出了以“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发展的新战略。具体来看:
所谓“一芯驱动”,即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形成“芯”产业集群,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之“新”。2018年,湖北省以“芯片”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
“两带支撑”,即依托长江、汉江打造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汉孝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两条“主骨架”,目前汉江沿线已成为400公里的汽车制造走廊,长江沿线已基本建成绿色生态廊道,长江科技创新走廊已初具雏形。
“三区协同”,即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和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协同发展,同时,强化武汉“主中心”和襄阳、宜昌“副中心”的区域之“心”地位。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湖北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为近4年来同期最高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6.1%,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全部规上工业6.3个百分点。
湖南:紧盯制造业,聚焦高质量
从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6596.1亿元,到2018年的3.64万亿元,首次挺进“全国八强”,受益于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推进,湖南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在产业发展方面,2015年,湖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制造强省,发布《湖南建设制造强省5年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支持十二大产业,实施七大专项行动,打造四大标志性工程,开启了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2019年1月,湖南省印发《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湖南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快1.7个百分点。在规模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分别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20个产业链中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型轻合金、碳基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及电动汽车、农业机械、先进硬质材料等8大产业链相关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展望未来,可以说,“湖南制造”正向“湖南创造”嬗变,成为驱动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快,长株潭成长为中部“超级板块”——9个国家级经济园区、19家省级园区密布于此。2008年,长株潭三市经济总量约4600亿元,2018年达到1.5万亿元左右,10年增加约1万亿元,尤其作为首位城市的长沙经济总量在2017年迈入了“万亿俱乐部”,连续11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
(参与采写记者:崔志强、徐文华、华斌、潘热新、李建民、黄金全等)
促进中部崛起工作大事记
●2004年3月5日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6年4月1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2007年4月
经中央编办批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
●2007年9月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正式编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简报》。
●2008年1月
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8〕2号印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2009年3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09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要点》
●2012年7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
●2016年12月20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8点意见
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是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支持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更多鼓励原创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四是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加强同东部沿海和国际上相关地区的对接,吸引承接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
五是扩大高水平开放,把握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优质产能和装备走向世界大舞台、国际大市场,把品牌和技术打出去。
六是坚持绿色发展,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环境建设和治理,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
七是做好民生领域重点工作,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
八是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加大对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持力度,研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强统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