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朋友圈”又添AI“硬核”

作者: 闵琦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闵琦

    近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在上海松江区揭牌成立,这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继新材料、机器人、智能驾驶、新能源、新能源和网联汽车后成立的第七个产业联盟。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朋友圈”的新硬核,新成立的人工智能产业联盟聚集了119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来自杭州、苏州、合肥、嘉兴、宣城、芜湖、金华、湖州的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企业占了联盟企业总数的一半。联盟成立后,将推动九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资源共享、聚合创新,加快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建设,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实现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良好发展。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联盟将定期召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会议、分领域研讨会以及产需对接活动,整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的资源,充分发挥区域协同发展的整体优势,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的密切协作,加快形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的成立将促进长三角九城市共同努力,发挥抱团优势,将其打造成为G60科创走廊的品牌项目和靓丽名片,推动G60科创走廊成为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示范走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总工程师陆敏表示,松江区紧紧抓住了人工智能的风口,2017年10月获批“国家火炬松江洞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2018年7月成立“G60脑智科创基地”。G60科创走廊历经三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下一步,我们将主动拿出自有的资源和技术与联盟成员单位分享,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标杆项目落地。未来在电力、交通以及制造业中,科大智能都将发挥在上海、合肥及杭州的产业基础,与联盟企业共同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平台,希望有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加入其中。”理事长单位科大智能研究院院长刘伟表示,联盟将围绕建立人工智能创新体系、集聚相关资源打造产业集群等,加快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包括在制造、物流、电力等重点行业开展试点,以及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需求,提高民生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联盟专门设立了专家委员会,旨在助力科研原始理论思想转化为产业应用,从而推动产业原始创新发展。联盟专家将帮助产业联盟和高校以及国际优质科技资源对接,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参与产业联盟建设,把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产业联盟里转化应用。”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王守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在筹备之初,就得到了长三角各大人工智能企业的追捧,不少人工智能企业纷纷报名,希望加入产业联盟。
    “联盟成立以后在原材料供应、资源分配等方面,都会为企业的智能制造、国产化解决方案等带来诸多好处。”联盟成员企业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技术中心总监尹术飞说,联盟带来的芯片、设备供应商等上下游产业集聚,将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推进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来自安徽芜湖的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经理刘琳对联盟期望颇高,她告诉记者,“今后,可以借助联盟对接上下游企业,计划将新能源相关的一些研发放到上海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