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信易贷”平台启动 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

作者: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曲静怡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曲静怡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应用价值,加大对守信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国家发展改革委、银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发改财金〔2019〕1491号,以下简称“《通知》”),并正式上线全国“信易贷”平台——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
    《通知》提出了包括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查询机制、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易贷”产品和服务、创新“信易贷”违约风险处置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出台“信易贷”支持政策、加强“信易贷”管理考核激励等六项重点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是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畅通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各地区各部门及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切实利用信用信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政策助推“信易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中小微企业在促进创新、发展经济、稳定就业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他们普遍缺少可抵押的资产,也无法承受高额的担保费用。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拦路虎。”近日,在济南举行的2019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充分挖掘企业信用信息价值,大力推动企业信用资产变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剂良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04个城市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金融机构共同开发信贷产品,累计发放资金超过1.5万亿元。“信易贷”的全面推开,有助于加强信用服务实体经济,提高信用状况良好中小企业的贷款可获得性,推动信用服务实体经济、信用惠民便企。
    连维良表示,要以落实《通知》部署为契机,进一步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信用服务实体经济抓出更大成效。要加大各类信用信息归集整合力度,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为“信易贷”提供更加全面的信用信息和评价结果支撑;要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强化考核激励,为“信易贷”注入更加充足的发展动力;要创新更多风险缓释措施,为“信易贷”提供坚实保障。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韩家平认为,“信易贷”作为以信用为核心元素的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具有以下四方面作用:一是突破了传统信贷评审的模式,实现了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的融合创新应用;二是整合了“政府、银行、企业、信用服务机构”等多方力量和资源,共同推动信用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三是基于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有效规范中小企业及其负责人的经营行为,降低金融风险;四是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平台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普惠金融获客和风控效率,是一个非常有创新意义的模式。
    “应进一步完善‘信易贷’政策制度体系,加大整合税收、海关、社保、水电煤气等与授信强相关公共信用信息力度,探索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用信息互通共享机制。”韩家平建议说。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邵智宝认为,“信易贷”产品可在数据真实性、准确性方面再下功夫,为金融机构梳理清洗出一些标准化、格式化的信用信息,建立联合风控机制,通过构建三方风控模型来更好地防控风险,进一步完善个性化产品设计、优化客户体验。

全国“信易贷”平台上线运行

    据了解,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下,由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牵头建设,以各地“信易贷”创新实践为基础的“信易贷”平台——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已在一些城市试运行,并在2019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正式上线。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邵智宝表示,全国“信易贷”平台为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全国性的大数据平台,也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用融资全国统一入口,提高了银行推广“信易贷”的效率,有利于“信易贷”创新产品快速在基层落地。
    对此,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周民认为,建设“信易贷”平台,是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价值、提升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息支撑、帮助守信主体便利获得信贷支持的具体手段,是创新信用应用和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合力、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谈及建设全国“信易贷”平台的意义,厦门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志红表示,全国“信易贷”平台是信用城市建设的重要平台,据厦门银监局统计,目前“信易贷”放贷规模已达1400多亿元。同时,“信易贷”平台的建成有助于让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地方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应用,探索银行信用与社会信用融合,更有利于监测经济运行。
    对于“信易贷”平台未来的发展,邵智宝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确保数据合法、丰富、精准和及时。继续完善小微企业各类数据收集、清洗和整理工作,尤其要制定标准化、结构化数据格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利用率,同时建立统一客户信息使用授权入口。二是建立联合风控机制。依托信贷产品,进行风控模型创新,建立第三方机构风控模型汇集机制,提升平台风控技术,形成合力,防范风险。三是加大个性化功能开发,加大细分领域、细分区域的金融服务功能建设。四是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平台服务便利性,完善移动端功能。

创新“信易贷”违约风险处置机制

    针对“信易贷”可能带来的违约风险,《通知》明确了处置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依托金融科技建立线上可强制执行公证机制,加快债务纠纷解决速度;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失信债务人开展联合惩戒,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对于地方政府,《通知》表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信易贷”专项风险缓释基金或风险补偿金,用于弥补企业债务违约等失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鼓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出台更加多元化的风险缓释措施。
    在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过程中,风险防控始终是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对此,数联铭品首席征信官朱劲杰表示,发挥信用服务机构第三方独立性、公正性特点,建立联合风控机制,在数据采集、风险识别技术上与银行形成互补,从数据融合、风控体系融合和技术融合三个层面有效实现风险防控。
    联合风控也意味着风险共担,也就是银行、政府、信用服务机构、担保、保险等多方之间要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构建多方共担风险的机制。
    对于政府在风险共担机制中的作用,韩家平建议,有关部门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整合利用好现有的普惠金融支持政策和各类资金等资源;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分担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各级金融监管部门要建立有利于深化“信易贷”的考核机制,调动各类金融机构和信用服务机构积极性,履行普惠金融义务;发挥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政策和知识的宣传培训,帮助中小企业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如何让“信易贷”真正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张志红表示,全国“信易贷”平台要在各地有效落地推广、发挥作用,首先要丰富产品创新,实现中小企业融资全场景、全流程产品覆盖,全方位拓展信用服务场景;其次要有政策协同,制定各类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平台,提高中小企业粘性,实现金融融资信息与政策融资信息的互通;最后要发挥公信力政府的权威作用,加强信用监管,实现信贷全链条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