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海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具体实施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振兴应坚持科学规划先行。
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方案要因地制宜进行科学编制。一是应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相互间的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二是应以县域为单位,整体谋划、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不是一两个村甚至是几个村的振兴,而是要实现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全域振兴。
发展规划编制好之后,还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半途而废或频繁变更。
——乡村振兴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笔者认为,首先,应统筹区域内资源禀赋,挖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实行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其次,应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品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最后,应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应统筹谋划、推进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绝不只是意味着产业振兴,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还特别需要打好文化和生态两张牌。具体来看:文化方面,应注意尊重和保护好当地文化,加大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等文化队伍,将民间艺术打造成文化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生态方面,应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使之成为村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
——乡村振兴应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者,负有重大责任和使命。一是应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发挥其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领导组织保障。二是应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凝聚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三是应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推动力,把加强组织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乡村振兴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应抓好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选好带头人。着力提升村带头人能力素质,让每一个村党支部书记都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其次,应加大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力度,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助力农业现代化。再次,应畅通智力、技术、管理的下乡通道,创新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振兴。最后,应完善留才保障机制,为其解决生活、工作、家庭各方面的后顾之忧,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高素质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中共烟台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