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南”探索“N+集市行乐”,新模式激发旅游新活力

作者: 刘颖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刘颖

    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叶菖蒲、拴五色丝线、放纸鸢……对大多数人来说,传统的端午节是这样过的。
    端午假期期间,综合旅游平台“游云南”在云南昆明举办了一场“N+集市行乐”活动,通过创新做好“民俗节庆+旅游”这道加法题,让游客在最潮的集市里体验了传统的端午,为激发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的活力找到了云南方案。
    “‘集市行乐’取自‘及时行乐’的谐音。就像字面理解一样,把握时机,共享欢乐。‘N+’则代表英文单词民族的首字母,也寓意无限可能。这次的‘N+集市行乐’活动有传统民族项目,也有时兴项目;游客可以体验手作,也可以唱着歌小酒微醺。集市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交流的平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出的空间,也是跳脱于城市喧嚣的漫时光小世界。”“游云南”相关人士说,之所以在端午节推出“N+集市行乐”,是希望游客从美好生活愿望出发,在“玩”的集市中体验端午文化传承的魅力。
    不久前,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云南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支持文旅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措施》,明确通过“打造云南文旅新形象、开展系列市场营销活动”等措施,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需求。预计年内将通过旅游景区门票优惠、组织云南人游云南等系列举措,推动云南文旅市场有序恢复发展。
    “游云南”通过探索“N+集市行乐”的新模式,将“旅游”与集市结合起来,把本地文化、旅游特色融入到集市这种能够集中展示、集中体验当地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形式中来,形成一个民间创新创意聚集地。
    “将两片粽叶重叠,弯曲呈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舀一些糯米,用手捏紧……”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一位摊主在“N+集市行乐”上教授传统白米粽的包法。这是集市现场众多文旅体验活动中的一个,除此之外,有的摊主教小朋友用野生艾叶制作保平安香囊。“系五彩绳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还有摊主教授如何编织寓意平安的端午安康五彩转运绳。有的摊主利用天然植物染料栀子,自然萃取天然染液,再通过精心的设计,画、扎、缝、绑,染出属于自己的织物作品。
    有游客表示,来到“N+集市行乐”活动现场,带着孩子包了粽子,做了香囊,编了五彩绳,体验了草木染,感受到过端午最正宗的样子。据了解,三天的集市活动累计吸引超过3万游客。其中,参与手作的人数近300人。
    接下来,“游云南”还将带着“N+集市行乐”从昆明出发,走到云南各地,打造一个个各具特色的非遗、文创集市。带动云南人游云南,让游客在节假日期间有更多好去处,体验更多新玩法的同时,激活夜间经济发展,让集市自成景色,成为吸引游客打卡的旅游吸引物,带动云南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