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室内文娱场所有序渐次开放

作者: 苗露
①7月25日,观众参观故宫钟表馆。
②为防控疫情,观众到故宫参观,须遵从预约、限流、错峰的要求。
③观众参观故宫珍宝馆。
④7月31日,一名身着汉服的观众在首都博物馆参观《1420:从南京到北京》展览。
⑤不少家长利用暑期带着孩子参观故宫及其展品。
⑥《1420:从南京到北京》展览汇集了北京、南京两地十余家文博单位的267件(套)文物展品。
⑦两名观众同时用手机拍摄展品。
⑧7月26日,北京华星影城IMAX厅,观众正在检票入场。
⑨时逢周末,前来看电影的观众不少。
⑩根据要求,每场次的上座率不得高于30%,同时,观众在观影时须保持安全距离。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苗露  摄影报道

    刚刚过去的7月下旬北京有不少好消息:先是故宫钟表馆、珍宝馆在闭馆170多天后,于7月21日重新开放;之后7月24日,北京的电影院迎来久违的“复工”;一些博物馆也在暑期迎来观众参观的小高峰。
    随着北京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博物馆、电影院、健身房等场所相继开放。最新消息是,自7月28日起,故宫每日预约观众数量上调至1.2万人(上午7000人,下午5000人)。由于实行预约、错峰、限流参观,一些游客表示这样的参观环境很难得。“趁着人少,现在正是取景拍摄的绝佳时机。”一名摄影爱好者对记者说。
    参观故宫只要愿意多等一两天,总还是可以预订到票的,但电影票就不一定能订到观众们心仪的场次。过去一周的电影票,可以用“一票难求”来形容。观众们被压抑了大约180天的需求,于近期集中释放。北京华星影城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每场次的上座率最高为30%,像《星际穿越》这种大片,如果在热门时段很难抢到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