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奋力打造全国“获得电力”示范标杆

作者: 皮泽红
优质便捷的电力服务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广州黄埔供电局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突击队走进企业,对其用电设备进行安全用电检查。
电力营商环境体验中心,客服人员正在介绍业务办理流程。
广州越秀供电局配电部自动化班班员在电房内进行数据检查核对。许若筠/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皮泽红

    获得电力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继前两年推出优化电力营商环境1.0、2.0改革后,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政府正式印发《广州市持续深化获得电力改革实施方案》,重磅推出优化电力营商环境3.0改革。作为获得电力改革实施方案的承接方,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推出了“简·快·好·省——广州用电更EASY”的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新举措,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千方百计压减办电时间,简化办电流程,降低办电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电费透明度和办电便捷度,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力争在电力营商环境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将广州打造成全国“获得电力”示范标杆,为广州成为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注入强劲动力,全力助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构建现代供电服务体系

    在广州市政府统一的电子证照服务系统基础上,广州供电局主动融入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升级线上办电功能,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零证”办电、“刷脸”签约,客户通过APP授权可实时调用电子证照,创新应用电子签章签订合同,实现用电报装业务分钟级办理。同时,合力推进政企数据联通,通过电水气三方系统互通、数据互联、事项整合等手段,在自助设备等渠道实现“客户提交一次资料,电水气业务一站妥”的业务办理模式,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深化与营商环境其他指标的关联联动,比如“财产登记”指标,实现不动产登记与供电过户线上联办,从客户的角度多维度实现“数智体验,报装更好办”。
    同时,广州市政府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力推政策落地,大力推行政务服务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工作机制,电力建设受益良多,通过积极推进电力外线工程行政审批改革,在2019年高压项目推行并联审批、5个工作日限时办结的基础上,于2020年创新实施低压项目免审批,事项均在广州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平台全程网办,实现“数联政企,审批更好办”。把对外的承诺变成对内硬约束,通过“数通流程,接电更好办”,力争实现流程最少、成本最低、办事最便捷、服务最优质,体现“广州速度”、“广州温度”。

全力压减办电时间

    近年来,广州供电局一直秉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理念,急用户之所急,加强内部管控,创新技术手段和服务方式,加快业务办理速度和配套电网接入工程建设,努力压减办电时间,尽力满足用户需求,实行用电报装业务各环节限时办理:企业办理低压用电,从申请到送电时限为8天;具备接电条件的高压用户,平均接电时限为45天。
    ——典型案例:加速接电助力企业快速增产
    今年3月31日,率先获得上市批准生产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孚生物”)向黄埔供电局提出增容需求。
    “他们需要从3200千伏安增至4000千伏安,因为疫情原因,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安排在4月14日这一天完成增容用上电,”广州黄埔供电局相关负责人回忆,生产条件特殊、工期安排紧张给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该局由局党委书记“挂帅”,同时抽调营销、工程、配电三个专业的党员骨干力量组建“加速度”党员突击队,设立专属的客户经理与项目经理,联系客户提供专属服务,全面提速服务效率,全力创造条件攻坚克难,仅用半个月便完成项目,于4月14日如期送电。
    送电成功后,万孚生物新招募生产工人600人,试剂盒产能很快升到30万人份/日,并逐渐爬升到50万人份/日,企业用电量由1~4月的350余万千瓦时,增至5~8月的550余万千瓦时,以4个月为周期增长55.79%。
    万孚生物的快速增容扩产为后续生物医药产业的落地起到了“示范效应”。随后,瑞士制药巨头、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企业龙沙集团以及绿叶制药、诺诚健华等多家顶级生物制药企业相继落户黄埔。因为落地有保障,更多的企业愿意在此“安家”。
    除此之外,8月以来,在广州市电力营商环境3.0改革基础上,广州黄埔供电局会同开发区管委会推出《广州供电局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进一步深化电力营商环境改革十项措施》,进一步优化办电程序、时间、成本和供电可靠性及电费透明度等指标,其中平均接电时间低压电不超过7天,高压电不超过35天,处国内领先水平。

努力降低办电成本

    广州供电局不断优化接入电网方式,于2018年率先实行容量200千瓦及以下客户低压供电;优先使用现有公用线路为高压用户供电,实行就近就便接入电网;延伸电网投资界面,将电网投资界面延伸至居民用户和低压小微企业用户计量装置,适当延伸高压用户电网投资界面;推出临时用电的租赁共享服务,通过供电设施以租代购等方式满足用户临时用电需求。
——典型案例:全口径低压供电今年8月29日,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的格林凯姆项目送电成功,这标志着南沙自贸区首单200千伏安以上的工商业低压供电服务工程圆满完成,南沙区“低压供电服务”品牌成效初显。
    广州格林凯姆化工有限公司是南沙区政府引进的一家化工原料重点企业,当期申请报装容量为315千伏安。按照以往的情况,企业报装容量高于200千伏安,需采用高压供电模式,用户将需要自购变压器、开展工程招标等,建设耗时长,投资金额较大。
    对此,南沙区推出特有的利好,即“全口径低压供电”,在自贸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工商业企业即使申报容量大于200千伏安,也可以采用低压供电,同时享受到投资延伸入红线的政策,再也不受报装容量的限制,直接享受节约投资的利好。
    通过工商业低压供电服务工程,该企业在本项目中节省电力设备投资约75万元,降本增效成果初显。同时,供电企业将承担起该部分电力设备的运维任务,工商业用户得以从不擅长的“包袱”中解放出来,全力投入生产。
    “供电企业能够主动把投资界面延伸进来,很有勇气,也很有担当,我们也是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营商环境提升带来的好处。”广州格林凯姆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典型案例:临电租赁模式
    在未开发的土地上建设厂房、仓库等都需要临时用电。过去,建设方需要自行购买专用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委托相关单位施工。施工完毕后,电力设备大多闲置报废。
    如何为企业节约成本,为社会减少浪费?南沙供电局优化客户服务体验,提供多元化的用能服务节省客户投资。想要临时用电的企业,可选择有资质的服务商办理临电租赁手续,以租代买,租用变压器等设备,后期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均由服务商负责。租赁期满后,租赁服务商回收设备继续使用,促进电气设备的循环利用和资源共享。
    据了解,以临电租赁的模式用电,电力工程总承包商的规模化效应往往会使工程整体造价低于企业自建费用,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也会推动建设过程更快速。据估算,相比传统模式,企业不必花费约15万元的成本采购装置,5000元按月租用即可,临时用电施工周期也比传统接电形式缩短75%的时间。同时,免去后期运行维护的烦恼,更省钱省心。
    最近,恒大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就享受了这种福利。该公司在南沙区万顷沙镇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建设纯电动汽车项目。项目采用临电租赁模式,从申请到成功接电以往节省了约75%的时间,投资成本节约了近20%。
    站在客户的角度,为用户省时、省心、省钱,目前,“临电租赁共享服务”已经成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第四批改革创新经验》中的推广项目之一。

全面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据统计,广州市上半年城市地区用户平均停电时间0.13小时/年·户,全国50个主要城市排名并列第一。
    种种数据表明,广州的供电服务愈加优质可靠。目前,广州选取了12个地区建设高供电可靠性示范区,确保示范区年平均停电时间最高不超过10分钟,最低少于2分钟。其中琶洲总部商务区、大学城、自贸区南沙片区明珠湾起步区2019年实现全示范区不停电。
    2010年至今,广州供电局建设投资超过600亿元,变电站数量增至367座,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负荷转供能力由78%提高至97%。以用户为中心,广州供电局不断优化电网布局,完善电网运行管理,解放用户,为用户创造价值,全面满足用户对美好生活的电力需求。
    ——典型案例:智能电网可自愈,提升供电可靠性
    当电缆遭破坏或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如何做到快速恢复供电?广州供电局调控中心配网调度科高级经理梁毅表示,要做到快速复电,关键就在于快速定位故障。近年来,广州供电局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当发生故障停电后,能精准定位97%以上的故障。此外,故障定位后按照“先复电后抢修”的原则,优先恢复非故障电的供电,能转则转,能联则联,能带不停,持续提升快速复电能力。同时,开展电网自愈技术建设,实现停电故障处理全过程自动控制,提高快速复电效率90%以上,配网故障复电时间能从“小时”级下降至“分钟”级,大幅减少停电对用户的影响。
    据悉,电网自愈就是智能电网的成果之一。今年9月17日,在广州供电局调度控制中心大厅,随着配网调度员将越秀区9条公用线路投入自愈功能,越秀全区399条公用馈线(供电线路的一种通用叫法)全部完成了电网自愈的建设工作。至此,广州越秀供电局成为南方电网首个完成自愈全覆盖的县区供电局。
    自愈功能投入以来,截至目前,越秀供电局已成功动作5次,平均隔离故障并恢复非故障区域送电时间压缩到2分钟左右,平均复电时间比未投自愈下降超过90%。
    梁毅介绍,今年以来,广州供电局大力推进自愈建设工作,攻坚克难,目前广州11个区已有2066条线路投入自愈功能,自愈线路覆盖率达33.46%,即平均3条线路有1条已投入自愈功能,提前3个月完成年度2000条线路自愈的目标。
    ——典型案例:网格化低压抢修驻点+快速复电与客服协同技术支持系统,用一流的速度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
“电力系统中低压设备是面向客户的末梢,面向的对象更具体,发生停电的可能是一栋居民楼,也可能就是一户人家,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定位到故障点,第一时间将信息通知到用户。”配网运行专责郝方舟介绍。
    “市民自己家停电了,会打电话到官方客服,经由客服录入工单,服务调度人员研判、区局急修坐席派单、到一线人员才接单出发,全过程需电话报送调度低压监控班在后台系统录入工单过程信息。”在复盘以前供电抢修流程时,郝方舟感慨,“当年低压抢修工作主要存在工作人员布点集中、工单经过人工环节多、现场不具备现场信息录入和采集手段、客服人员无法实时掌握急修进度、用户无法实时获取停电修复全过程信息等问题,整体来说为了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做到更好的‘快复电、速通知、优应答’,需要一场全面颠覆性的管理模式变革”。
    鉴于以上问题,广州供电局于5年前开启了低压网格化驻点建设+快速复电与客服协同信息技术支持系统的开发重点攻坚工作,其中低压网格化驻点深入负荷、投诉量最集中的区域,按历史报障数、区域面积、负荷密度、出行便利等多个维度在全设置,为用户提供更“贴近”的服务。而自主研发的以配网生产现场移动应用和后台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支持体系,支撑了生产、调度、客服、应急等多专业联动和信息透明化,通过“快速迭代、敏捷开发”方式优化和完善,最终实现配网抢修全过程“可观、可测、可控、可追溯、可考核”。
    现在,市民只需要在“南方电网95598”微信小程序上“一键报障”即可将报障信息传递至“停电池”故障研判系统、系统自动对完成已知故障的分析、合并后、工单通过电子地图网格化自动派单至工作人员的快速复电APP上,工单流转过程无人工干预,平均流转时长从以前的几分钟下降到2秒以内,急修人员接单后,可通过快速复电APP查询用户“报障详情”,并通过“报障位置路线规划”、“设备查找导航”、“表码OCR识别”等功能模块等迅速赶赴现场处置、定位故障设备,APP填报17项内容其中14项采用结构化点选的模式录入,全过程只需30余秒,再也不需要打电话报送给后台监控人员,并第一时间可将信息回传至客服人员,用户需求响应速度得到了“指数级”提高。
    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可通过APP和后台实时掌握报障工单和急修人员位置、行动轨迹、现场照片等信息,而市民亦可通过微信实时查询7类关键时间节点、抢修进度、进行星级评价,提高了用户粘性,也让用户享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供电服务。
    ——典型案例:情系万家灯火,电网施工客户零感知
    众所周知,采用传统模式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时,可能造成附近用户停电。这种过去习以为常的现象,如今正在被颠覆。
    今年2月底,番禺的“奥耀”企业向广州供电局提出,希望增容改造,新建两座高压室。经研究,如果采取传统的停电作业模式,将影响4个用户共涉及6台专变,其中包括一个幼儿园专变。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市民的影响?从2008年开始,广州供电局便开始布局目前被业内称为“不停电作业”的施工方法。其主要包括三种手段:直接在带电设备进行检修,即所谓的“带电作业”;通过旁路引流的方法隔离待检修设备,开展旁路作业;用发电车等设备直接为受影响区域供电。
    具体到奥耀,为使停电影响降到最低,广州供电局制定了详细的不停电作业方案,调用1台中压发电车为受影响用户提供持续用电保障。4月17日7:23设备检修停电操作后,发电车启动转电,使得原本可能停电停课的幼儿园正常开课。
    据悉,为继续推广不停电作业模式,保证市民的“万家灯火”,广州供电局加大技术、装备投入,截至2020年8月底,已配置绝缘斗臂车、旁路作业车、中低压发电车等特种车辆超150辆。此外,通过自主研发并推广不停电作业APP,加强了不停电作业的计划、装备、过程和指标等关键问题的全流程管控,实现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展现。2015年,广州不停电作业次数突破1万,2019年突破2万,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