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霞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殷晓旭
山东省荣成市陆地面积1526平方公里,海岸线近500公里,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8处,省级旅游度假区2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13个,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7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亿元,占GDP的19.3%,旅游业已经成为荣成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突出统筹推动和旅游引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筑最强政策保障。荣成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双挂帅”的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机构整合成立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新设立文旅事务服务中心、研学旅行发展中心、文旅执法中队。同时,着力强化对旅游事业发展引领,完善综合政策体系,出台《关于深化全域精品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综合性支持文件;完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高标准编制《荣成市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多规合一”规划方案,配套多个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优先保障旅游业用地,出台了《关于保障旅游用地的实施方案》;建立长效稳定投入机制,近5年来,旅游专项资金年均递增12%,累计投入涉旅资金559亿元。
突出服务品质和产品供给,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业态深度融合。服务品质方面:一是构建“快进、畅通、慢游”的全域交通体系,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全域道路景观化,打造“两环三支”海上观光旅游路线;二是构建全域集散与观光体系,高标准建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实现区域内旅游交通无缝连接、零换乘;三是构建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打造市镇村三级旅游服务网络。产品供给方面,在全面升级城乡旅游业态基础上,不断突破业态融合创新,实现“+文化”“+体育”“+海洋”“+科技”“+研学”。
突出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创新共建共享模式,夯实全域旅游基础。通过构建起“1+4+N”旅游综合监管执法机制和以信用为核心的全域旅游社会治理体系,荣成市有效强化了旅游领域综合治理。同时,实施海洋生态战略,为文旅产业“让路”,将最美海岸留给游客;实施精致城市战略,让美景和绿色充盈整个城市;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绿满荣成”“美丽庭院”“清洁家园”等专项行动,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此外,荣成市还注重突出立体营销,树立最亮品牌形象。
荣成市的全域旅游还展示出不少创新亮点,包括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的全域旅游综合治理体系、全方位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海洋生态和全域环境治理、全域智慧化设施全面互联互通、全域道路交通景观化、实施精致城市战略、全域布局乡村旅游聚集区和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
实践证明,荣成市已经探索出一个依托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滨海城市旅游独特“样本”,即:按照“生态引领、海陆统筹、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以全域旅游为引擎,突出旅游赋能、生态加码、产业升级的作用,叫响“冬赏天鹅·夏游牧场”的北方全季型休闲度假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