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发展改革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抉择,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对此进行了深入贯彻。湖北肩负中央赋予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历史使命,必须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努力将湖北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充分发挥湖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比较优势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国民经济的一次全方位重大调整和重塑,对区域竞争也是一次重新洗牌。经过多年发展,湖北省形成了区位交通好、产业基础实、科教资源优、要素支撑强、市场空间大、战略机遇多等综合优势,这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了重要条件,提供了重要支撑。
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在畅通市场流通体系上大有可为。湖北作为九省通衢、内陆腹地,是全国经济地理中心,具有联接东西、统筹南北市场的区位优势,省会武汉是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枢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武汉为圆心、1000公里为半径,可覆盖我国10亿人口和90%以上的GDP。2019年湖北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2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和商贸流通体系上具有先天优势。
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在畅通产业循环上大有可为。湖北是传统工业大省,产业体系完备、实力雄厚,拥有建筑、钢铁、有色、汽车、石化、光电子等15个千亿元产业,获批四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纤光缆、生物医药等产业国内领先,完全有条件进一步拉长优势,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大有可为。湖北科教资源丰富,全省拥有129所高校、在校生140多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4万多人,其中“两院”院士73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97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9家。“十四五”时期更加强调科技自强自立,国家将加大创新投入,这为湖北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推进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新机遇。
发挥市场潜力优势,在培育强大中部市场上大有可为。湖北拥有6100万人口蕴含的巨大消费潜力,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2万美元,是中部地区唯一超过1万美元的省份。湖北背靠中部腹地辽阔市场和战略纵深,依托良好的“铁水公空”运输条件,可辐射中西部7省市、超4亿人口,周边有10万亿元消费市场,占全国25%,随着需求侧改革的推进,将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发挥战略叠加优势,在扩大双向开放促进双循环上大有可为。湖北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交汇地和承载地,拥有汉欧(武汉)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天河机场国际航线等三大国际贸易大通道,拥有1061公里长江水道和通江达海的深水良港,截至2019年国际及地区航线63条,汉欧(武汉)班列累计开行1752列,阳逻港货运量位居中部第一,武汉正加速成为全球货物中转地。
找准湖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目标定位
湖北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湖北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将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充分发挥湖北比较优势,聚焦国民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努力在四个方面打造重要节点:一是打造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节点,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纤光缆、生物医药、磷肥等产业优势,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短板,在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贡献更大力量;二是打造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节点,将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和产业创新优势,努力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将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三是打造市场流通的重要节点,将充分发挥“九省通衢”区位优势,努力在国内大流通环节中争当枢纽节点,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和集散中心;四是打造内陆消费的重要节点,将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接近性优势,激发湖北省内在消费潜力,辐射带动周边省市消费提质扩容。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湖北将重点打造“一中心四通道”内陆开放新高地,即以武汉为主中心打造四条对外开放重要通道,向东水路大通道,通过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把阳逻港打造成中部地区枢纽港,沿长江黄金水道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向西陆路大通道,主要通过中欧班列(武汉)直达欧洲和中亚;向南陆海大通道,主要通过呼南高铁、焦柳铁路直达北部湾连接东南亚;国际航空大通道,主要通过鄂州机场和天河机场形成客货双枢纽,打造重要航空物流集散地。
全面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把握工作着力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比较优势,湖北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注重现代流通体系这个有力支撑,着力打造中部强大市场。充分发挥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布点、串线、扩面”,重点加快推进鄂州机场和天河机场第三乃至第四跑道建设,积极打造航空客货门户“双枢纽”,打造3~5个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物流枢纽和3个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现代物流体系,努力构建沿江(长江)、汉十、京广、二广4个物流大通道,把湖北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和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示范中心,构建统一高效的中部强大市场。
——注重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释放消费潜力和投资牵引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全面激发消费活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改善城市商圈、农村电商网络等设施,培养壮大直播带货、宅经济、在线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努力拓展投资空间,高标准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项目,补齐城市建设、公共卫生、交通水利、社会民生等领域短板,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注重创新驱动这个关键核心,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竞争力。依托丰富的科研高校资源,集中建设一批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建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做大做强“光芯屏端网”、大健康等万亿产业集群,力争“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较“十三五”末翻番。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汽车、石化、高端装备、钢铁等重点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注重对外开放这个重要环节,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坚定不移走“开放路”,加快湖北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建设,优化口岸服务平台体系,发展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加快建设汉欧班列、江海直达航线、鄂州机场,努力构建对外贸易大通道,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注重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坚定不移吃“改革饭”,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化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资源要素改革,坚决破除妨碍统一市场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增强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