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发展改革委
“十三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天津市各方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推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发展成绩显著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回顾总结了几年来天津市的发展成就。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稳步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累计引进北京项目4500多个,到位资金超过8000亿元;优化提升承接载体,一批总部机构和优质项目签约落户;主动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通武廊”地区“小京津冀”试验改革加快实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互准;“轨道上的京津冀”初具雏形,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800万标准箱。
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70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2.3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2%,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成功举办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大力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以上;服务业经济规模显著提升,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3.5%,融资租赁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显著改善,深入推进“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承诺审批事项达到852项,除特殊事项外10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实办率达到98%;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实现“32证合一”。加快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17家市属企业完成集团层面混改。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步伐加快,“深改方案”128项任务完成123项,37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境外产业园和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鲁班工坊”加快建设。国际友好城市增至92对,覆盖50个国家。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市域干线公路网、客货运铁路网更加便捷完善,高铁、城际铁路里程达到310公里;城市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地铁5号线、6号线、1号线东延线建成通车,运营总里程达到231公里;移动宽带、固定宽带下载速率均跃居全国第3位,中心城区、滨海新区主城区等热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
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两个围城”治理任务基本完成,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2.2万家,全面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天津港大宗散货铁路集疏港占比达到60%,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31%。稳妥有序推进散煤取暖清洁化治理,万元GDP能耗比2015年累计下降17%。水污染治理取得显著进展,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0%。渤海综合治理加力提速,12条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近岸海域水质明显改善。升级保护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736平方公里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提升海岸线生态功能。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连续实施民心工程,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落实增收措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1%。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失业保险金待遇、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等标准都有新提升。学前教育累计新增幼儿园学位15.2万余个,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建成一批养老机构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医养结合覆盖95%以上养老机构。连续做好提前和延长供暖工作。全面完成147万平方米市区成片棚户区改造任务,131万户居住品质得到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十四五”发展未来可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而“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对此,天津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确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基本实现,“津城”和“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一是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增强服务辐射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品位。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协同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创新生态,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将天津打造成为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三是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制造业立市,加快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内需体系,提高供给体系的适配性,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数字城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四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升级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五是全力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区,构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六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建设文化强市。
七是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天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推进“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八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社会事业补短板,提高就业质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健康天津建设,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城市更有温度、人民生活更美好。
九是推进社会高效能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天津之“特”、天津之“责”,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强化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提升城市本质安全度。加快建设法治天津,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