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布电煤采购价格指数,助力煤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梁喜俊 郭丁源
高新技术赋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我国一直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作为国家科技计划重点支持方向和煤炭产业发展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培养和汇聚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支撑煤炭产业持续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方向发展。图为观众在华为5G+智能矿山展位参观。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梁喜俊  郭丁源

    11月底,由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与国能580·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共同编制的内蒙古电煤采购价格指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正式发布。据悉,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9年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导协调,内蒙古电煤采购价格指数编制发布工作启动,得到了自治区各大电力和电煤采购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据了解,该指数按照地理位置分为内蒙古西部电煤采购价格指数和内蒙古东部电煤采购价格指数,指数样本单位覆盖7个发电集团、48个采样单位,样本单位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其中,内蒙古西部电煤采购价格指数能够反映内蒙古中西部区域内电厂电煤采购价格和变化水平,按照各电厂采购煤炭品种、热值等相关指标,综合加权编制,指数体系设立一支以4300大卡为代表规格品的综合指数,发布呼和浩特、包头、乌海、乌兰察布覆盖3800大卡、4000大卡、4300大卡、4500大卡主流采购煤炭规格品价格行情。
    内蒙古东部电煤采购价格指数则反映内蒙古东部区域内电厂电煤采购价格和变化水平。内蒙古东部电煤采购价格指数按照各电厂采购煤炭品种、热值等相关指标,统一折算为5000大卡。指数体系设立一支指数,发布锡林郭勒盟、赤峰、通辽、呼伦贝尔折算为5000大卡规格品的电煤采购价格行情。国能580·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董事长温琳介绍,“内蒙古电煤采购价格指数主要定位为真实客观地反映发电侧电煤采购价格水平以及变动趋势的指数体系,填补了内蒙古发电侧电煤采购价格指数的空白,为客观准确反映电煤采购端价格水平提供了新视角,可发挥‘风向标’和‘晴雨表’作用。”
    温琳认为,内蒙古发电侧电煤采购价格指数的编制和发布,有助于煤炭企业、电力企业更好地把握区域内电煤市场动态、适应市场变化、调节生产运行,形成区域内煤电长协贸易体系,也有助于政府部门更好地了解市场行情、加强市场价格动态监测、理顺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制定科学决策,从而推动实现煤炭供需动态平衡,促进煤电行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金豹表示,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目前不论是全区煤炭产量还是电力装机容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区域内煤炭消费稳步增加,电煤价格平稳、市场供需平衡会从根本上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高度融合,只有正确处理好煤炭上下游产业共赢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区域内煤炭、电力行业的高效协同发展。
    王金豹认为,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煤炭市场,内蒙古煤炭长协贸易机制还不够完善,也缺乏比较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来支撑贸易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他说,“在服务国家煤电联动机制而进行的相关价格监测和指数运行的基础上,联合我区参与单位对现有监测数据进行重新整合和筛选,编制出内蒙古电煤采购价格指数,对及时、准确掌握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电煤采购市场的真实运行情况,发现区域内电煤采购价格真实水平,推进区域内煤电长协贸易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电煤采购定价参考指标,形成客观、公正的电煤价格参照体系,促进区域内电煤市场化交易体制的完善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煤炭交易市场,通过多年创新发展,在能源交易和价格指数编制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编制形成覆盖内蒙古的产地煤炭价格指数体系,得到市场广泛认可,获得较高社会关注度,在市场运行中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