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优先空间均衡 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水利工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 成静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成静

    水利对长江经济带发展起着支撑和保障的作用,只有保护好长江母亲河,才能让长江更好地润泽华夏、造福人民。2016年以来,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的部署下,水利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扎实做好长江经济带水利重点工作,全力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

多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完善流域防洪体系。列入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的长江中下游干流重要河道治理工程已全部完成;乌江、荆南四河、大宁河、御临河、芙蓉河等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已基本完成达标建设;洞庭湖、鄱阳湖等28处蓄洪垸堤防全面达到规划标准,规划拟定的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全面完成。
    二是着力强化水资源管理。坚持节水优先,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组织完成江西等5省市51个县(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复核,稳步推进四川、重庆用水定额评估,协调推进湖北等6省市重点监控用水单位监督管理。
    三是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指导督促有关地方全力推进涉及水利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有关问题已基本按时完成整改销号。强化河湖生态流量监管,已实现对长江流域重点河湖的42个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开展实时监控。
    四是着力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长江经济带11省市已全部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开展长江干流岸线利用专项检查。
    五是着力提升流域综合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提出《长江保护法基本框架论证报告》等前期研究成果,积极参与长江保护法多次征求意见和审议。

长江河湖面貌明显改善

    2018年以来,水利部强化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按照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的部署,结合水利实际,举一反三,由点及面,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面推进“5+1”水利重点任务,长江河湖面貌明显改善。
    一是深入推进岸线专项整治。针对长江岸线乱占滥用、无序利用等问题,全面开展岸线专项整治,对8311公里岸线的5700多个项目,开展全覆盖现场核查,建立项目台账。
    二是持续推进采砂专项整治。针对长江非法采砂问题,建立了水利、公安、交通等部门参加的采砂管理合作机制,持续保持高压严打,2018年以来共开展专项打击3317次,沿江各地共查获违法采砂船4373艘次,处理违法案件2319起。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重点江段、敏感水域开展暗访巡查235次,暗访江段10万多公里。
    三是全面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个部门组织开展了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指导相关省市在逐站核查问题、综合评估基础上,按照退出、整改、保留三类进行分类,针对存在问题逐站逐项提出措施,编制“一站一策”方案,并组织分类实施。
    四是优化长江水库群联合调度。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等国之重器的关键作用,保障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加强以三峡为核心的上中游41座水库群联合调度,2020年5次编号洪水期间共拦蓄洪水490多亿立方米,其中,三峡拦蓄254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上中下游防洪压力。同时,精心调度水库群蓄水,增加枯水季水库下泄。
    五是推动长江保护法立法。长江保护法是长江大保护重要的法制保障,水利部积极推动相关工作。与此同时,组织开展
水资源管理、岸线保护与利用等重大问题研究。
    六是构建长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完善的水监控系统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支撑,是强监管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