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白家庄镇实施“党建+产业”推动基层治理与群众工作双提升

作者: 何蓉
    本报讯  山西省五台县白家庄镇煤炭资源丰富,被称之为“乌金之地”。全省煤炭资源整合以来,在带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因拆迁补偿等问题引起群众上访频发,多年来维稳压力很大。今年8月以来,新一届镇党委从群众根本诉求入手,积极转变思想,变“被动防”为“主动抓”,大力推行实施“1675”工作法,创新探索“党建+信访”新模式,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基层治理与群众工作双提升。
    白家庄镇的“1675”工作法内容为,“1”是建好一个镇级指挥调度平台抓协调,负责统筹整合镇域网格化管理,承担发现问题、信息收集、协调联动、督促检查等指挥调度职责,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指挥中枢”;“6”是依靠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6支队伍抓落实。全面参与,凝聚工作合力,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治理工作格局;“7”是聚焦筑牢党建基础、完善治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守牢窑头阵地、壮大集体经济、全力招商引资、提升本质安全7项重点抓实效;“5”是积极开展星级党委、星级基层党组织、星级党组织书记、星级党员、星级文明户“5星联创”抓提升,全面实施分类定星管理,并把创建工作融入日常、抓在平常,由点串线、由线到面,细化推进措施、评价细则,强化督导考核。新工作法实施以来,该镇充分利用网格员日常的巡查、走访,主动摸排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化解户企矛盾9件、邻里纠纷12起,通过引导走司法程序解决人口补偿信访事项1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增强。
    另一方面,镇党委、政府着力改变以往“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格局,立足于产业底色从“黑”向“绿”跨越,在绿色发展上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探寻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的新路径。这个镇在扎实推进忻州同华煤业白家庄、南头2村煤炭资源整合进度的同时,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保护进度,在完成复垦采空区内栽植油松、柳树2万余株,种植紫穗槐等灌木2000余亩、紫花苜蓿1000余亩;同时,坚持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为指引,整体谋划,错位发展,高起点布局和打造“一核两翼”新产业体系,一核是内蒙古优然牧业投资11.6亿元在当地建设的万头规模高产生态示范牧场项,两翼是同华煤业和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在此基础上,全力推进总投资102亿元的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引进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投资150亿元的凤凰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华能山西五台投资25亿元的500KW地面光伏电站+储能项目和山西寿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庄村3.1亿元投资建设蔬菜大棚种植项目,并致力打造千亩黄芪、白芍、柴胡等道地中药村制种基地,积极开发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风景区和二龙洞风景旅游区,逐步走出一条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致富门路增加了,群众信访减少了。截至今年10月底,全镇信访量较去年同比下降30.25%,重复上访率同比下降10.36%。(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