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综能服务集团期待成为多能互补协同供应的领跑者和重要参与者

作者: 郑夏梦 白 雪
河北龙凤山综合能源项目。
河北龙凤山综合能源项目。
智慧生活热水系统。
工人在项目现场。
郑夏梦  本报记者 | 白 雪

    多能互补协同供应是落实“双碳”目标,实现终端用户清洁、高效、经济用能的重要举措。围绕多能互补协同供应业务相关工作,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综能服务集团”)董事长赖祥生在集团2022年年中工作会议上提出明确要求:“国网综能服务集团推动能源微网及分布式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和运行,引导和规范项目实施,实现多能互补与大电网的和谐共存与友好互动,服务电网安全保供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成为多能互补协同供应的领跑者。通过聚合上下游产业链优质资源,运用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合力打造典型示范项目,巩固和扩大用能市场份额,成为多能互补协同供应的重要参与者。”

提升自身业务的核心能力

    聚焦相关工作,国网综能服务集团立下了期待能够成为多能互补协同供应业务领域领跑者和重要参与者的目标。
    如何成为领跑者?对此,国网综能服务集团将推动能源微网及分布式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和运行,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实现多能互补与大电网的和谐共存和友好互动,服务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电力安全保供。
    而对于如何能够成为多能互补协同供应业务的重要参与者,国网综能服务集团则通过聚合多能互补协同供应上下游产业链优质资源,运用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引进社会资本,按照“外市场外资本”原则,合力打造典型示范项目,服务“双碳”目标和能源消费侧客户用能需求。
    主要负责开展多能互补协同供应业务的综合能源(新能源)事业部也布局了一系列工作措施推进相关业务发展。据综合能源(新能源)事业部负责人介绍:“谋划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推广。综合能源(新能源)事业部以每年至少开展一个行业品牌塑造为目标,本年度聚焦冶金行业,总结综能体系10多个冶金行业多能互补项目案例,形成案例集,并对冶金行业全产业链进行调研,了解行业用能痛点,编制减碳、提效综合用能解决方案,正在实施行业推广。”
    “挖掘内外资源,推进各场景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上述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综合能源(新能源)事业部加强与系统内单位互动,赴国网新源公司十三陵、宜兴等3个抽蓄电站进行调研收资,编制节能改造方案,挖掘综合能源服务场景,研究创新双方合作模式;联合当地政府、科研院所、电力央企等不同主体,推进山东绿电化工微能网项目,打造集团能源微网示范项目。
    “加强各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综”)协同,同时推进项目落地和业务交流。”对此,该负责人说,事业部协同河南省综完成河南晋开化工园区多能互补项目一期工程落地工作;针对冶金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综合能源(新能源)事业部组织江苏、浙江、山西等省综进行多场交流,效果良好,提高了大家对冶金行业的整体认识。
    在开展相关业务的同时,综合能源(新能源)事业部还不忘提升自身业务的核心能力,对在建、在运项目开展自评价,充分利用既有项目资源,总结提炼经验,提高项目全过程管控能力。在能源微网、零碳园区等领域自立课题,探索、研究业务实施方案和商务模式。

签订50所大学能效领跑者项目

    国网综能服务集团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部生活热水系统建设项目采用智慧化能源运营管理平台和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不仅可以实现少人值守、高效调度和优化运行,大幅降低项目运维成本,还可以节约能源系统的相关费用,产生良好的减排效果,助力解决华北电力大学学生生活热水问题,建设绿色环保校园。据介绍,原来的公共浴室采用燃气锅炉供热,如今采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不仅大大节约了能源系统相关费用,而且产生了良好的减排效果。据测算,与学校原有用能方式相比,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003.64吨、二氧化硫5.70吨、颗粒物10.40吨、氮氧化物1.23吨。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部生活热水系统建设项目是国网综能服务集团在多能互补协同供应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国网综能服务集团不断丰富多种能源优势互补的应用方案,不仅在多能互补协同供应业务领域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同时也在不同细分领域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
    据介绍,目前,国网综能服务集团已与教育部签订50所大学能效领跑者项目。其中,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智能微电网项目是全国首批、上海首个、高校唯一的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河南大学98万平方米供热(冷)项目则是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的以电为中心、地源热泵为主体的供冷热项目。
    此外,重庆、天津、福建、辽宁、河北等多个省、市综合能源公司也积极开展了清洁供暖、一体化冷热供应、能源梯次利用等业务,并形成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长寿分公司分布式能源项目、国网客服中心北方园区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宁德霞浦西洋岛微电网示范项目、庄河供电局清洁能源供应项目等典型示范。

聚焦化工冶金重点耗能行业

    园区是工业的汇集地,也是能源消耗最集中的区域,在园区建设绿色能源微网、分布式多能互补能源系统,是实现工业能效提升的有效途径。据了解,国网综能服务集团围绕新建工业园区及化工、冶金重点耗能行业用能需求,强化多能互补协同供应业务市场开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流程能力,搭建业务、资本合作平台,打造自平衡、离网型多能互补协同供应示范精品项目,树立集团在多能互补协同供应行业的品牌效应。
    对此,国网综能服务集团收集整理江苏、浙江、宁夏等省综在冶金领域多能互补项目资料,开展典型案例集编制工作,同时调研冶金行业全产业链企业,了解冶金行业生产工艺流程,收集行业节能降耗技术方案,编制行业用能解决方案,并通过不同平台进行推广,加大省综的项目落地效率,提高集团的行业品牌影响力。
    以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二炼钢烘烤器节能项目为例,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项目采用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江苏省综为业主新建AOD烘烤器3套、钢包烘烤器9套、铁包烘烤器3套、中间包5套,共计20套,全部采用节能率高的全/富氧全自动燃烧技术。
    河北龙凤山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同样值得关注。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项目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照明系统升级改造、冲渣水余热回收、空分站综合提效改造、能源管理中心五部分内容。本项目通过建设综合能源管理中心构建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对公司范围内多种能源系统的生产、传输、分配、转化、存储和使用环节进行统一监测、有机协调与优化,从而实现各种能源系统的高度耦合。
    (本版图片均由国网综能服务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