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答

作者: 崔立勇
   本报记者:当中国的企业和用户提起来爱普生,您希望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深石明宏:听到爱普生这个品牌,如果想到这是一家好企业,为客户和中国社会作出了贡献,那将是我最为高兴的事情。
    本报记者:2023年12月,爱普生集团全球所有工厂实现100%使用可再生电力。这种能源转型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深石明宏:爱普生2021年3月发表公开承诺,到2023年集团全球所有工厂完成向100%可再生电力的转型。这个目标本身就存在极高的门槛。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先,但在其他不少国家和地区,整体缺乏可再生能源。尽管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爱普生还是实现了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预计每年可减少约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本报记者:早在2008年,爱普生制定了《2050环境愿景》,宣布在2030年之前的10年时间里投入1000亿日元用于环境投资。这1000亿日元主要投向哪些领域?
    深石明宏:投资主要面向开发降低环境负荷的产品和服务。爱普生本身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我们不断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并将技术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这1000亿日元中的很大一部分花在可再生新材料的研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