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11-01 第C03版:对话
|
大 | |
中 | |
小 |
|
在国际汞公约签约一周年之际,有迹象表明,新的汞交易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 |
专家呼吁尽快颁布汞出口禁令 |
|
|
作者:白雪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220 |
|
|
|
由于美国和欧盟这两个传统的汞交易中心已经颁布了汞出口禁令,而我国仍未采取行动。新的汞交易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现在,香港已经成为亚洲汞转运中心。
编者按
旨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放的《水俣公约》于去年10月初在日本签署。截至2014年10月底,全球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28个国家签署该公约,美国、乌拉圭、吉布提、加蓬、圭亚那、摩纳哥和几内亚7国批准了该公约。公约规定,只要有50个以上的签约国批准,公约即可生效。目前,更多的国家正在酝酿批准该公约。据估计,《水俣公约》有望在2016年左右生效并开始执行。 《水俣公约》签约一年来,我国在限汞方面做了哪些努力?还有哪些应该完善的地方?我国汞供应量与需求量之间存在哪些差异?重点行业在履行《水俣公约》的道路上应该如何推进?含汞产品是否可以被取代?本期我们请出汞污染防治领域内的相关专家就该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主持人:白雪 本期嘉宾: 王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高级政策顾问 张磊清华大学大气污染与控制研究所博士 姜超磐石环境与能源研究所项目官员
汞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经济导报:汞有哪些危害?我国汞供应量和需求量是否平衡? 王英:从2003年开始发现汞问题,距今已有10多年。汞可以进入大气,在大气里可以持续一年左右,然后经循环沉降到水中,污染生物。汞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哺乳动物体内蓄积。汞的污染一直在循环,无处不在。 目前,我国存在着汞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巨大差异。汞供应量显著上升。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汞产量1613吨,比2012年增长20%。其中817吨来自初级汞矿开采,796吨来自含汞废料回收利用,如从PVC(聚氯乙烯)生产中回收含汞催化剂。2014年,我国前8个月的汞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7%。 与此同时,我国汞需求量持续下降。根据《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由于在PVC生产中推广使用低汞催化剂,以及电池和灯具制造业用汞量大幅减少,到2015年,中国汞消费量将减至638吨/年。如果该计划的目标能够实现,中国的汞需求量将大大降低,仅为现有产量的一半。 姜超:我国是汞的生产、使用和排放大国,汞生产量和使用量占全球生产量和使用量的60%左右。
香港已经成为亚洲汞转运中心
中国经济导报:过剩的汞去哪儿了?因为汞矿开采是最严重的汞污染源,并且中国已经承诺生产的汞仅用于满足国内需求。那么中国是否可以尽快关闭汞矿? 王英:由于美国和欧盟这两个传统的汞交易中心已经颁布了汞出口禁令,而我国仍未采取行动。新的汞交易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现在,香港已经成为亚洲汞转运中心。 香港汞出口量由2010年的31吨递增到2012年的244吨。2013年有所减少,但也达到了153吨。香港出口的汞大部分到达其他汞贸易集散地(如新加坡和印度)以及小金矿开采盛行的国家。 一些事实为过剩汞的去向提供了一些可能的依据。例如,近年来,在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网站上可以找到正在出售的中国水银。还有在加纳等非洲国家时有截获来自中国的走私汞,用途是小金矿开采。而小金矿开采是公约禁止的。 汞矿开采是最严重的汞污染源,并且中国已经承诺生产的汞仅用于满足国内需求。 中国经济导报:香港已经成为亚洲汞转运中心,中国如何做才能打击汞的非法转运? 王英:首先,推进汞供应和汞贸易政策。关闭初级汞采矿,《水俣公约》要求中国采取措施,降低汞矿开采;汞产量与国内需求量对齐,我国汞供应仅用于国内生产需要;中国内地和香港颁布汞出口禁令。 其次,我们希望国家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采取确切的行动,来保证这些政策的实行。加强配套措施和执法力度,确保排放标准能够得到执行。例如,2010年我国颁布了铅、锌、铜等行业汞控制标准,建议加强监管和执行,重点监察汞排放大户,对涉汞行业的监管可以同步实现其他重金属(如铅)、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减排,实现国务院“大气‘国十条’”与涉汞行业的对接。 再次,加快削减汞需求的速度。加快向PVC无汞催化剂过渡的步伐;按照《水俣公约》的要求,设置逐步淘汰含汞医疗器械的日期;健全法律机制,防止新的汞产品和汞工艺出现。 中国经济导报:《水俣公约》重点管控的行业有哪些?我国在履行《水俣公约》道路上面临哪些挑战?对于如何更好地履行《水俣公约》,您有什么建议? 张磊:《水俣公约》重点管控的行业有燃煤电厂、燃煤工业锅炉、水泥生产、有色金属冶炼(主要包括铅、锌、铜和工业黄金冶炼)和废物焚烧。 我国在履约道路上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当前的标准限值是否能够满足履约需求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标准监测方法还处于制度修订阶段,在线监测设备尚未广泛应用,汞排放的监管机制尚未完善。 对此我建议,首先要制定汞污染防治BAT/BEP(最佳可行技术/最佳环境实践)导则,如燃煤电厂汞污染防治BAT/BEP导则、有色冶炼汞污染防治BAT/BEP导则、水泥生产汞污染防治BAT/BEP导则等。其次,健全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再次,严格控制二次污染,如燃煤汞、有色冶炼汞的二次污染。 此外,对于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建议。在燃煤电厂行业,要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在燃煤工业锅炉行业,要淘汰小锅炉、加强煤质管理,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的速度,大力发展天然气、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加大有色冶炼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同时提高控污设备的使用比例;在水泥生产行业则要发挥规模化优势进行集中控制,打破汞的循环积累。
逐步淘汰含汞医疗器械
中国经济导报:含汞产品有哪些?汞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是否有相关产品替代含汞产品? 姜超:含汞产品包括:体温计,每支含汞量约为1g;血压计,每台含汞量约20~30g;荧光灯管,直管型每只含汞量约10~45mg,节能灯每只含汞量约5mg;常用电池每个含汞量低于电池重量的0.025%;此外还有齿科材料、化妆品、药品等。 以含汞医疗器械为例,《水俣公约》要求至2020年淘汰所有含汞医疗测量设备(体温计和血压计)的生产和进出口,各国可选择将淘汰日期延至2030年的豁免。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无害医疗组织共同发起了全球无汞医疗项目。在欧盟,2009年4月起禁止在医院使用含水银的温度计,禁止给消费者使用含水银度量仪器,REACH(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中也限制几种含汞度量设备的新提议(其中包括血压计、温度计和晴雨表)。 在美国,人们已经几乎买不到含汞温度计了,30%的美国地区禁止使用或严格限制含汞血压计。 在我国也有相关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1年6月执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规定,将新建、改建、扩建充汞式玻璃体温计、血压计生产装置列入限制类。 目前,北京积水潭医院、天坛医院、秦皇岛妇幼保健院、秦皇岛军工医院、长春市儿童医院等已对含汞体温计和血压计进行替换。 中国经济导报:目前含汞废物处理现状如何? 姜超:含汞废物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分类收集含汞废物并分离所含的汞,二是废物焚烧或垃圾填埋汞排放防治技术,以及活性炭喷射加除尘。 截至2012年,我国可处理含汞废物的机构共11家,其中专业处理废氯化汞触媒机构3家,可处理废旧含汞荧光灯机构4家,处理垃圾、污泥和废渣企业4家。 我国坚持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原则,提高汞回收循环利用率。而在瑞典,为避免风险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污染,所采取的战略是不对汞进行循环利用,最终以安全且对环境无污染的方法进行处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