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2-24
2016-02-24 第B02版:前沿 大 | 中 | 小 
围绕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重大理论课题做前瞻性研究

李扬:这5个经济问题如此重要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722
    2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论坛”之“2016年经济形势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李扬在会上做主旨报告。我们根据中国网现场直播的文字实录,对李扬的发言摘编如下,供读者参考。
    李扬谈到,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重大理论课题包括: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认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规律,分析世界金融体系一体化的影响,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讨论巨额的政府债务和巨额的政府赤字下如何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探讨在TPP环境下加快中国自贸区建设。
    围绕相关课题,在理论上做出创新性概括、为在政策上做出前瞻性安排提供理论依据,智库、中国经济学人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李扬就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重大理论我想跟大家一起探讨。
    这些问题一方面是这一段时间以来,社科院经济学部各个研究所大家积累的结果。另外,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经济从建设智库角度布置了一系列任务,一共有130多项,我对其进行了概括,今天和大家交流,下一步有“5+1”个问题需要经济学部展开。术业有专攻,大家各有专业,有些未必是我们的专业,但一定和我们的专业发展有密切关系。
    “1”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直是中国经济学人的一个努力方向。但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实践时间不长,而且还经过一些曲折,所以我们一直没有有效地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框架。我的很多同辈人讨论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经济理论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共同感觉,我们吃亏在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我是做金融研究的,金融有理论,但金融理论要依托于政治经济学理论,而这套政治经济学理论一直没有有效建立。
    再说“5”。当下遇到了很多经济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给出系统的理论回答——

全球经济发展新规律

    第一个是关于全球经济的问题。
    我们概括,5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人口问题,全世界人口结构都遇到了问题。
    二是全球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在下降。说到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背后是科技进步的问题,全球都在等待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把我们从目前这样一种状态中带出来,但现在还没有看到哪种进步能产生这样巨大的作用。
    三是真实利率处于负值水平。储蓄和投资决堤导致充分就业的这个利率现在是负的。真实利率处在负值水平本质是实体经济现象,当然也与其他的体制原因、人口因素、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很难走出来。
    四是长期的产出缺口。各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都低于潜在水平。
    五是金融周期凸显。
    这样一些问题构成当前全球的经济局面。党中央、中央部门给我们的智库题目都有关于全球经济发展新规律的分析与认识,希望在这个问题上做出我们的贡献。
    
金融周期问题的独立的政策意义

    第二个是金融周期问题,它非常特殊,构成我们正在面对的一个周期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它有独立的政策意义,所以拿出来。
    这里面要点也有5个:
    一是目前面临的金融周期彻底否定了金融和货币中性论。在主流经济学中,金融、货币、证券是中性的,对经济实体的运行不可能产生长期的实质性冲击,这点是有问题的。
    二是产生这种状况是因为整个经济在类金融化,全世界的金融都在自由化,全世界的金融体系正在一体化,这些使得金融因素由潜在因素上升为内生的很重要的凸显因素。
    三是由于整个经济金融化产生了金融加速器,这个加速器透过信贷传导渠道和资产负债表两个渠道在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它都有很复杂的内容,简单地说,在资产负债表冲击下,整个过去以实体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周期没有充分展开的时候,金融市场已经狂泻了。金融市场狂泻之后马上导致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的不平衡,于是就引致了微观主体的行为方式变化。企业过去是利润最大化,现在是债务最小化,全世界形成了螺旋形的紧缩状态。
    四是由于金融周期凸显,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失灵。现在采取很多措施,加息、减息、量宽、量宽退出,总之不得要领。现在还在探讨之中,如何应对金融周期造成的经济危机,目前还没有经验。这一点上中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处在同一个起跑线,我们是可以做出一些贡献的。
    五是要重新认识,不要用原来的观点看量化宽松,不要用原来的观点看价格调控,要进一步看到宏观政策的透明度、可信度,它对预期的影响至关重要性。
    供应侧改革在复杂形势下的落实第三个是关于供应侧经济结构调整。
    供应侧改革到底应该怎么研究?我认为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转型。怎样在高度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落实,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我体会,供应侧改革还是和三中全会决定一致,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让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

挑战性的财税改革

    第四个问题是下一步财税金融改革恐怕是重头戏。
    财税改革是“十三五”很有挑战性的任务。我们大致能够判断,从现在到未来的很长时间内,中国的财政赤字、中国政府债务会迅速地、巨额地增加。我们要讨论巨额的政府债务和巨额的政府赤字下如何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日本三十几年,欧洲三十几年,美国四十几年在高赤字、高债务下运行,我们有必要总结他们的教训来应对当下。收入增长率下降、支出增长率上涨,两项相抵一定是赤字问题,我们现在必须未雨绸缪。
    从金融角度来说,现在谈金融改革也没有头绪,大家只认可一句话,就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被高度金融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如何落实、如何观察、如何分析?现在这些问题是金融某种程度上过度发展造成的。这些问题可能不可能通过传统的加息、减息、增加货币供应、减少货币供应来解决呢?显然不可能。所以必须探讨金融改革的新方向,这也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多的挑战。
    
在TPP环境下如何加快中国自贸区的建设

    第五个问题是关于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自贸区的问题。
    很多中央主管部门把这两个问题同时提出来,希望我们探讨在TPP环境下如何加快中国自贸区的建设。
    中国过去一直是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现在变成了积极参与者和新规则制定者,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东西来。去年亚投行作为一个治理规则一呼百应,反映了中国的治理理念、中国的战略在世界上是有我们的市场和影响力的。今后应对TPP、自贸区的建设应该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总之,经济不好的时候,搞经济学研究有了我们的用武之地,现在到了我们用武的时候了。我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一起参考。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