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3-02 第B02版:前沿
|
大 | |
中 | |
小 |
|
|
宏观经济报告:放任人民币贬值弊大于利 |
或抑制本已显露颓势的投资 |
|
作者:
张洽棠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385 |
|
|
|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2月29日,央行宣布降准,消息公布时,人民币兑美元扩大了跌幅。那么,如果让人民币快速贬值到位有何结果?近日,厦门大学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6年春季预测报告》,报告称,放任人民币贬值对中国经济而言弊大于利。 报告指出,以不变价人民币计算的进出口增速均较基准预测更高,但这是由于人民币大幅度贬值造成的。如果进一步观察净出口在GDP中的占比,可以发现,净出口比重与基准预测相比,出现了明显的提高。政策模拟结果表明,如果人民币在未来两年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对出口的提升和对货物贸易顺差的改善作用将是非常明显的。 虽然人民币的快速贬值能够带来出口的提升,但是,如前所述,它也将进一步恶化资本外流的局面。基于CQMM的模拟显示,如果人民币在2016年快速贬值至1美元兑7.3元人民币,或将引起1156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下降。鉴于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发放中占有重要的份额,这一规模的外流势必造成流动性供应的紧张,进而抑制本已显露颓势的投资。 不仅如此,报告指出,对于出口和投资的分析还没有考虑到人民币快速贬值对外部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全球第二的大型经济体,中国的汇率决策举足轻重,放任人民币快速贬值势必引起外部经济主体的针对性反应,较大地改变外部环境,它有可能是负面的。第一,放任贬值不利于市场预期的引导和管理,即便假设在当前市场预期下贬值10%以上是人民币的合理定价,但是,放任人民币快速贬值也可能使贬值预期进入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最后使贬值幅度彻底失控,遑论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有投机资本乘机推波助澜、兴风作浪,导致局面失控。虽然在较低币值水平上,央行干预汇率的成本降低,但是一旦市场对央行的信心发生动摇,干预的难度将随之加大。第二,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很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竞争性贬值,这不但削弱了本币贬值的出口促进作用,也会使贬值的“终点”更加难以控制。第三,人民币快速贬值以及潜在的“贬值大战”将促使资本由新兴市场大规模流出,恶化外部经济环境,损害外部需求的复苏前景,同样使出口提振难以达到预期水平。第四,由于大幅度贬值可能造成经济风险和震荡,做出这一选择将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形象与央行的政策公信力,这些潜在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除此之外,报告也指出,大幅度贬值也会给国内经济环境带来一些结构性负面影响。首先,在过去的人民币升值过程中,企业部门积累了较多美元负债,大幅度快速贬值将使这些企业产生额外负担;其次,通过汇率刺激出口固然能使低效率的企业得以继续存活,暂时缓解了局部的压力,但是不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反而为供给侧改革埋下隐患。反之,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优势则在于:第一,有利于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更好地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对外投资;第二,币值维持稳定将有利于稳固和强化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与竞争强度,从而激发要素优化配置,实现优胜劣汰,推动兼并重组,提高企业效率;第三,货币贬值会促进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本币贬值抵消了劳动工资上涨,这难免使出口企业重新回到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的老路上,维持币值稳定则有利于保证本国工资水平的相对吸引力,增加出口部门的人力资本,进而提升生产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