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4-06
2016-04-06 第B02版:前沿 大 | 中 | 小 

成都规划未来十年统筹城乡发展蓝图

作者: 马川军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345
    《成都市统筹城乡2025规划》引人关注。
    从这篇报道可见,围绕城乡统筹,成都提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发展目标。比如,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和谐相融的幸福城市;再如,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又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西部领先;还如,乡镇污水处理率达80%。
    阅读这篇报道,我们不禁联想,成都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成都又将如何应对挑战、建设城乡和谐的幸福城市?
    成都是西部重镇。成都的率先发展对西部乃至全国而言意义非凡,其统筹城乡发展的探索值得持续关注。——编者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马川军

    未来十年,是四川省成都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成都正在深化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当全国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记者从成都市政府获悉,近日,《成都市统筹城乡2025规划》正式对外发布。
    ——总体目标:
    围绕成都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和“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以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为指向,以健全统筹城乡体制机制为重点,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资源为突破口。到2025年,率先将成都建成城乡一体、和谐相融的幸福城市。
    ——建设城乡交融的城镇体系:到2025年,成都将形成城乡特色鲜明的协调发展区,基本形成1个特大中心城市、8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以及68个特色镇和2000余个农村新型社区组成的梯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联系便捷、城乡交融的城镇体系,形成大都市网络城市群。
    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0%。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协调发展,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全覆盖。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定位,成都将着力打造创新高效、标准品牌、生态安全、开放合作、幸福共享五大新型现代农业,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5年,农业增加值将突破600亿元、农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4万元/人。
    创新高效农业,就是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一中心、六园区、十基地”,即在天府新区农业科技功能区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孵化中心,在二三圈层区(市)县统筹规划建设6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建设10个加工基地,打造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00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60%。
    坚持“产村相融”发展理念,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载体,配套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推动特色农业与特色新村、特色山水、特色民俗有机融合。到2025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800亿元。
    ——基本建成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
    2025年,成都将建成生产要素平等交换的集成创新区,全面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基本建成。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机制,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改革和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实施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或者通过联营、入股等形式与其他市场主体共同开发,或者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流转给其他企业经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面积年均增长5%以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5%。
    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努力将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打造成为全国区域性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到2025年,成都农交所各类农村产权累计交易额超过1300亿元。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成都市正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居住证管理,建立条件入户和积分入户双规并行的入户制度,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到2025年,城乡居民将享受均等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西部领先。
    更大规模、更高标准地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公路联网加密和提档升级工程、城乡居民饮水保障提升工程、城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四大工程。到2025年,实现2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乡村道路通达率达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9%,城镇天然气管网全覆盖,城乡光纤网络全覆盖。
——实现城乡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5年,城乡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当场办结率保持100%,直接登记城乡社会组织超过2000个,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达标率100%,城乡居民对村(居)民议事会满意率保持96%,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覆盖率达100%。
——突出农业农村的生态功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资源保护。到2025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75%。
    把基本农田、生态绿地、河流湿地、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区域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并严格保护。强化森林生态系统建设,高标准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龙门山和龙泉山脉生态植被修复提升工程,重点区域形成植物层次多样、景观类型丰富的森林生态格局,森林覆盖率达41%。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到2025年,乡镇污水处理率达80%。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