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11 第A01版:头版
|
大 | |
中 | |
小 |
|
|
出口延续正增长势头,进口依然疲弱 |
|
|
作者:
张婧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096 |
|
|
|
月度观察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张婧报道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95万亿元,微降0.3%。其中,出口1.13万亿元,增长4.1%;进口8275亿元,下降5.7%;贸易顺差2980亿元,扩大45.8%。4月份,我国出口延续正增长势头,而进口依然疲弱,贸易顺差显著扩大。 “房地产和工业活动复苏、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暖,都有助于外贸形势转好。”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欧美市场企业信心有所改善,美国ISM制造业指数和德国IFO企业信心指数均有所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3.8,较上月回升2.2,表明二季度出口压力有望缓解。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7.5,回升1.4;新增出口订单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分别回升1.6、2.3至37.3、42.5,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回落0.8至28.3。 “外贸的确有向好态势,但喜中有忧,相较于3月份,出口的增长速度还是有所回落,而且出口先导指数也有所收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从外部环境看,我国外需环境并未出现根本性好转,出口依然面临较大压力。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对美国、东盟和日本等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出现下降。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前4个月,中美贸易总值为9983亿元,下降4.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3.9%。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7218.9亿元,下降3.5%;从美国进口2764.1亿元,下降8.2%;对美贸易顺差4454.8亿元,收窄0.3%。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表示,全年外贸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容乐观。从国际看,外需持续低迷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一方面,可以从IMF、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发布的反映全球经济、贸易走势的数据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已经公布外贸数据的全球32个主要经济体前两个月出口情况显示,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国内看,企业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外贸传统竞争优势弱化,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加快,加工贸易持续下滑,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近期,商务部对全国3000家外贸企业开展问卷调查,57.7%的企业认为今年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尽管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信号进一步增多,但仍存在不确定性,我国外需环境并未出现根本性改善,所以仍需努力。”郑超愚表示,国务院于4月下旬出台了关于推动加工贸易和传统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相关配套政策,这将对稳定传统制造业和加工贸易起到重要作用,也将有效缓解传统制造业的外移压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