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11 第A02版:发展改革新闻
|
大 | |
中 | |
小 |
|
|
新一轮东北振兴:质效当先 |
|
|
作者:
方学 崔国玺 郭东波 林强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4373 |
|  | | 高弘杰/摄 |
|
|
|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5月10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辰昕主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在会上强调,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美、德、英、法等欧美发达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也都经历过一个长期艰苦的转型过程。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历经过去十余年的振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目前,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相关政策,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各项问题,推动有关方面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贯彻好、实施好,推动形成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好势头。
从解决生存到促进转型发展
有记者问,新一轮振兴和2003年启动的上一轮振兴相比,“新”在哪些方面? 对此,周建平回答说,新一轮振兴和2003年的振兴有本质不同,那时候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转型发展问题。现在,东北不论是工业基础、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还是社保体系等,与2003年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练好内功、如何做好供给侧改革等问题,以及使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更好等问题。 周建平强调,《若干意见》的“新”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第一,立足新阶段解决新问题。这个文件的背景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制定的,重点是如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特别是最终落到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方面。 第二,落实新理念探索新路径。大家知道,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新理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五大政策支柱和五大重点任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部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若干意见》主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发展环境,以及强化供给侧改革,创造内生动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举措。 第三,结合新定位谋划新目标。这次《若干意见》有一个显著特点,对东北地区的战略定位提得很高——要形成一个支撑带、五大基地,即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装备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基地。五基地、一支撑带既是中央对东北提出的要求,也是对东北未来发展的重托。换个角度说,这也是衡量东北是不是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和标准。 第四,结合新要求明确新任务。文件制定过程中,我们和相关专家先后20多次深入地方调研,广泛听取大家意见。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到东北视察,并召开座谈会。在北京也都开了会,对东北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说,《若干意见》完全按照中央的要求谋篇布局,提出了四个着力,对东北来说是特别切合实际的。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开放,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治本之策;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是老工业基地的关键之举;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提升创新引领支撑能力,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决胜之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稳定之基。 第五,针对新形势出台新政策。新形势下,按照新的要求以及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的要求,《若干意见》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一起配合,出台一些含金量比较高、针对性比较强、可操作性比较强的重大政策举措,真正实现东北地区的五个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生态转型。
辽宁:致力中德装备制造合作
有记者问,国际合作是东北振兴的重要一环,中德(沈阳)高端装备产业园建设目前进展如何? 对此,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于非回答说,为发挥辽宁特别是沈阳对德国合作的基础,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党中央、国务院对沈阳与德国的合作高度关注。2014年8月,国务院颁发的28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中德两国在沈阳共建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今年中央印发的7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推动对欧美发达国家相关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高水平推进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2015年12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方案,这是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第一个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战略性平台,也是“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的重要载体。 辽宁科学确立园区发展定位,明确提出要将园区打造成为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为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挥积极作用。按照这个发展定位,辽宁对园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园区总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核心区域20平方公里。聚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产业,将园区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先进机械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工业服务。目前,这五大板块中,德国企业各类投资项目已经有144个,其中已建成37个,在建或者正在办理注册的30个,签约项目13个,洽谈推进的64个。在这些企业中,有一批著名德国企业,包括德国宝马、西门子、德国库卡机器人等。 于非强调,下一步,辽宁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以园区管理模式、开发模式、招商模式创新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的重要载体。
吉林:稳中有升、稳中有变
有记者问,吉林省一季度经济数据中的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好转,下一步,吉林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成全回答说,一季度吉林省经济运行总体来说呈现出稳中有升、稳中有变之势:经济增长6.2%,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和去年同期国家的差距缩小1.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比去年同期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比去年同期高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比去年同期高0.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比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从这些主要指标运行来看,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回升。 王成全介绍,目前来看,一季度吉林省经济运行主要出现了以下几方面变化: 一是结构调整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比如,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增速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1个百分点。对吉林省而言,这是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发展比较快,医药、装备、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速都达到两位数以上,其中,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长16%。 二是动力转换出现了一定变化。一季度,吉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高于投资增速1.3个百分点,这是10年来的第一次。消费增速高于投资增速,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了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化的迹象,下一步还会有新的情况。 三是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税收收入实现了14个月以来首次正增长,达到1.6%,比去年同期提升13.1个百分点。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3%,比去年同期高了8.2个百分点,3月份增长6.7%,比1~2月份提高5.1个百分点。这表明,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在逐步提升。 四是一些重点领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比如,最近两年用地需求不旺,用地需求在下降,今年一季度,用地供应增幅达到了3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7.1%,比去年同期增长6.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了1.17倍。3月份,二手房成交量增长53%。从住房、用地方面看,投资者信心在增强,购房者信心也有所恢复。 五是一些经济的景气指数逐步向好。PMI回到了荣枯线以上,3月份达到50.64%,结束了7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的状态。其中,新订单、生产量、从业人员、配送时间指数均出现回升。 王成全表示,从这几个方面看,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经济运行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下更大力气解决。对下一步工作,吉林省委省政府已经作出了一些部署,主要是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深入贯彻《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突出重点,抓住机遇,狠抓落实,坚决打赢全面振兴这场硬仗。在这方面,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实施定向精准调控。 王成全介绍说,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吉林省于4月中旬开展了春季“三早行动”——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省里19位领导分15路带队下去调研,了解项目开工情况,目的是有效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
黑龙江:优势调强,效益调高
有记者问,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当中,黑龙江在发展绿色农业以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已经并且还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对此,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建国回答说,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在发展绿色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2015年粮食产量达到1369.58亿斤,实现了“十二连增”,位居全国第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建国认为,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产业是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黑龙江竞争优势的领域。黑龙江将按照中央印发的7号文件要求,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到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的更高层次。 一是把优势调强,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绿水青山、寒地黑土的生态优势,以建设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为抓手,实施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的“三减”行动,到2020年,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知名品牌、认证面积和食物总量均居全国前列。 二是把产业调大,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发挥黑龙江“黄金玉米带”和“奶牛带”优势,发展现代畜牧业;强力拉动“两牛一猪一禽”发展,加快粮变肉、草变乳过腹增值,到2020年全省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建成全国最重要的高品质畜牧产品强省。 三是把效益调高,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加销一条龙,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加快“互联网+农业”新型业态发展,带动农民既要“种得好”,也要“销得好”,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把黑龙江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大省,优质肉蛋产品大省,加速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战略转变,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方学执笔;参与采写记者崔国玺、郭东波、林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