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11 第A04版:地方新闻
|
大 | |
中 | |
小 |
|
6家国家高新区联合创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六合一”新模式 |
山东“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 |
|
|
作者:
殷晓旭
尹明波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739 |
|
|
|
殷晓旭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尹明波
从4月5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算起,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迎来“满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将为半岛区域乃至整个山东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什么变化?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5月4日举行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在创新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其设立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地区的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打造重要经济发展增长极;有利于政策先行先试,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由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威海6家国家高新区联合创建,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新模式;同时,也是唯一一个蓝色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为什么会采取“六合一”的新模式?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说,单个的高新区如果要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力量还是比较单薄,但是半岛的这6个高新区整体看实力比较强,都有围绕蓝色经济的产业或者产业集群,而且这6个高新区之间的产业既有互补又有产业链上的互动,于是就有了以6家高新区整体打造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想法,通过“六合一”,强化资源整合,实现集中发力,形成一个全新的创新载体,在产业链上更好地布局创新链,支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支撑山东“两区一圈一带”的战略发展。 刘为民介绍,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定位是“以蓝色经济引领转型升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具体定位为“四区一中心”,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开放创新先导区。 据悉,半岛区域已经初步形成了海洋创新资源的集聚:6市共拥有103所高等院校,1个国家实验室(国内首个),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4个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100多个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了全国70%的海洋高端人才,直接从事海洋事业研发的人员超过1万人。这都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够享受到哪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先行先试政策? 据刘为民介绍,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启动金融、财税、人才激励、科研经费等促进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的先行先试,主要是“6+4”,即示范区将全面享受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股份转让代办系统进行股权融资、扩大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股权和分红激励、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国家向全国推广的中关村6项政策,及4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财税优惠政策:给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股权奖励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对5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转让参照技术转让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向个人股东转增股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允许在5年内分期缴纳。 刘为民表示,山东省将做好衔接、促进这些政策尽快落地,此外,省里目前还正在加紧研究进一步支持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将形成叠加效应,充分释放科技体制改革红利,推动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科技人才高地、创新创业高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 据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窦玉明介绍,山东省财政将采取措施,积极支持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推动山东省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6+4”先行先试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正在研究制定。此外,省财政与相关部门一起,也正在研究制定具有山东特色的普惠性的财税政策,支持示范区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并将示范区改革举措和政策先行先试取得成功后,逐步向各高新区和其他园区推广。 窦玉明说,在今年年初预算中,山东省财政已经安排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用于支持示范区内科技创新中心、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