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在感知理解、大脑决策、运动控制、操作执行等多项技术方面均获得了一定的突破。”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品牌公关负责人魏嘉星告诉记者,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将形成与新能源汽车类似的庞大产业链——涵盖传感器、驱动器、芯片、电池等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整机厂商、系统集成商,下游的应用服务提供商等,并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到应用开发等各个环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增量、新动能。 “低空产业是低空经济的物质载体,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向。”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杨岭对记者表示,大力发展低空产业一方面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发展低空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对直接和间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杨岭还就发展低空产业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避免有效市场环境恶化风险;二是推动低空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场景创新与规模应用示范,以“低空+”促进低空产业融入生产生活;三是加强低空装备运行、试验验证和检验检测等技术攻关,提升新技术新产品可靠性与稳定性,提高低空飞行活动安全运行与保障能力;四是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助力低空企业的梯度培育。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内卷式’竞争颇像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即因为不合作,个人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进而使集体利益受损。”朱克力对记者表示,“内卷式竞争”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经营主体通过无限制地压价、模仿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导致整体行业效益下降、创新能力受抑的现象。 在朱克力看来,“内卷式”竞争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容量有限的市场促使一些企业为了生存,通过“价格厮杀”“山寨”模仿先进技术等方式争取订单和市场份额。二是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一些企业的产品在性能、品质、售后服务等方面与竞争对手高度雷同,又不能在细分市场上立足,只能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获得竞争优势。三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引起产能扩张过快。不少地方为了抢抓“风口”,一味上马新兴产业,结果造成重复建设、产业同构等问题。四是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分割。一些地方人为设置市场壁垒,如不允许外地企业参与当地的招标等。还有一些地方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争夺投资项目,违规实施税费、用地等各类优惠,人为制造“政策洼地”,使招商引资陷入盲目无序,干扰了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这样既会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也会加剧产业同构与价格“内卷”。 朱克力总结,在“内卷式”竞争下,企业举起了低价格大旗。低价格往往意味着低成本、低质量。为了压低成本,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会想方设法将一部分成本转移给上下游企业承担,给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前景蒙上一层阴影。打价格战的企业由于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资金用于研发和创新。“这种竞争模式不仅损害企业长远利益,也阻碍行业健康发展。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旨在恢复市场良性竞争秩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朱克力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