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能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高青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高端医药创新制造产业园。高青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王克军 郑超 本报记者 | 尹明波
南下北上、对接省城、融湾入澳、招才引智……从拼经济、拼开局、拼速度到抢项目、抢订单、抢人才,提效率争先锋,提效能争先例,提效益争先进,山东高青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透着“提效争先”的闯劲、韧劲、拼劲,用“拼抢”来形容当下的这颗“黄河明珠”再合适不过。今年上半年,高青地方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高质量发展势头稳步向前。
拼经济夯实发展基础
“城市竞争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体经济和重大产业项目上的差距,必须夯实这一发展基础。”高青县委书记刘学圣坦言,重大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的“压舱石”,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高青共有省级重点项目8个,年度计划投资36.2亿元;市重大项目37个,年度计划投资64亿元。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该县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交房即办证”,坚持“一对一”对接服务,着力优化审批流程,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尽早落地、尽早投产达效。 拼经济,招商引资是关键一招。高青建立“指挥部+专班+县直部门+园区、镇办+办公室”的工作体系,聚焦强链、补链、延链聚合,县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赴安徽、湖北、北京等地外出招商20余次,各产业链链长、相关部门、园区及镇办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走出去”招商100余次,对接企业200余家,“请进来”投资考察企业超过300家,新签约项目20个,新引进过亿元项目29个,省外到位资金31.7亿元,可谓“周周有项目、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落地”。值得一提的是,以农产品为媒,高青首批优质农产品已“融湾入澳”,菠菜、黄瓜、西红柿等地标农产品跨步挺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市场,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打造对接发展前沿、实现互利共赢全新平台。 聚焦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市场对接、人才交流等重点领域,高青启动了“对接省城年”活动,共制定282项年度任务清单,济淄同城化“北部大通道”全面畅通。在2月份举行的“对接省城年”活动暨重大项目推介会上,高青县围绕“五区建设”推出27个重大项目,吸引百余家企业与商会争相竞投。高青还组织县域经济融入省会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修班,开展“对接”活动,想方设法把政策资金争回来、把项目引进来、把产品销出去,加快打造省城后花园、菜篮子。 拼经济,更是拼人才。高青在春季“抢人大战”中先声夺人,县委书记刘学圣带队深入校园招贤纳士,在省内外高校举办“高青—高校人才直通车”活动20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346人次。高品质打造“青年汇客厅”,与河南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高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人才工作站,在8所高校设立“引才联络员”,招才引智“大流量”变身“大留量”。
提效率凝聚发展共识
一张张“拼”图组合成一幅立体生动的“黄河明珠振兴图”,一幅幅“施工图”定格为“实景图”,换来了高青经济开门红、开门稳,而这股决心、拼劲、动力正是发端于该县新春第一会。 在正月初八召开的全县“效率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上,高青县委紧跟淄博市委“三提三争”部署要求,提出“速度就是效率、协调就是效率、简化就是效率、责任明确就是效率、最小失误就是效率、办一件事成一件事就是效率”,聚力提效率争先锋、提效能争先例、提效益争先进,形成了兵团攻坚、分线协同、观摩点评、擂台比武、摘星夺旗等一系列工作方法,抓发展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大大提升。 “五区建设”是高青高质量发展的总统领,该县相应建立“五条工作线”,每条线实行“七个一”推进机制,与指挥部和工作专班机制相结合,形成了“工作线+指挥部+工作专班+办公室”的工作推进机制。“五条工作线”主要是县级顶层规划层面,负责统筹谋划、协调督导,指挥部则具体抓落实,工作专班负责集中攻坚,办公室负责综合性事项或统筹协调工作。 以该县“双碳”生活示范区建设工作线为例,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担任组长,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担任副组长并兼任各指挥部指挥长或副指挥,工作线办公室设在县发展改革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信、财政、住建、自然资源等10余个部门作为配合单位。这一体系架构,完全打破常规思路、常规体制和常规做法,“握指成拳”,有效解决了以往单兵作战难协调和推动慢的问题。 “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在工作线上的各位党员干部看来,“三提三争”就是抓落实的风向标,要做就做最好。他们紧盯“开工”“竣工”,建立清单、挂图作战、实时调度、跟踪反馈、问责问效,用节点调度的方法、擂台竞技的手段,不断刷新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条。县委常委会还把会场设在“五条工作线”的现场一线,定期听取汇报,深入分析研判,全力加速推进。
出实招增强发展后劲
为增强发展后劲,高青再亮实招,把“大点评”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实行月度考核“摘星夺旗”、落后指标“亮灯管理”、垂直会商研判机制,将年终“一锤定音”式考核向过程管控延伸。在4月、7月重点工作季度“大点评”上,“五区建设”工作线下设置的指挥部、工作专班及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轮番“上擂台”,亮业绩、摆问题、说打算,现场评议赋分、放榜颁旗、通报典型。通过公开晾晒,切切实实将目标任务和工作落实抓在经常、融入日常,让领先者有压力、落后者有动力,营造出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刘学圣认为,及时查摆发现的短板弱项,挖出阻碍发展的问题根源,明晰攻坚克难的办法路径,才是“摘星夺旗”的目的。高青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契机,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深入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每周二、三,是高青党政领导干部雷打不动的“基层工作日”,他们带头走出机关、走进基层,面对面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县级领导干部、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下沉调研2502次,发现问题382个,提出解决措施748条,以高效沟通协调实现了高效落实推进。 今年以来,高青更是加力优化营商软环境,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以“三提三争”为抓手,出台了《高青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十条措施》,持续用心用情尊重、支持、服务企业家。同时,不断深化“服务企业·伴企成长”活动,实行县领导挂包+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挂包全县159家企业、24个重点项目,推出“伴企通”信息化工作平台,企业直接上线表达诉求,已先后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个。“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发展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6月22日召开的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协商座谈会上,高青县委副书记、县长高原的话掷地有声。 “欢迎各位来参加政企早餐会,希望能倾听各位的意见,分享一下项目建设计划和进度,探讨一下项目发展问题。”6月29日,刘学圣邀请淄博乐沃希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代表共进早餐,说想法、谈感受、提建议、促发展。广受称赞的高青县“政企早餐会”已经举办了20多场,先后邀请企业100多家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00余个。早餐会上,县委、县政府把企业家当家人、把企业事当家事,企业家有困难就提、有设想就说,书记县长现场办公、职能部门一线解决,换来了近20个产业项目相继投产达效,创造了响当当的“高青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