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邮 箱
 
   
 
 首页  今日要闻 发改新闻 地方新闻 产经新闻 营商环境 一带一路 绿色共享 物价消息 商业资讯 企业债券 债券公告 招标投标
招标投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电子报
 
北京应推进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
2023-11-02 00:00:00      中国经济导报


本报记者 | 张守营

    目前,北京各区各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数字文化资源条块分割的现状,使得居民“眼花缭乱、手忙脚乱”,不得不关注每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供的网站、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在各种服务渠道间不断切换检索所需资源,导致使用不便、效率不高。日前,由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发布的《北京文化产业蓝皮书: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建议,北京应进行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蓝皮书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覆盖整个北京市的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影剧院等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属性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形成一个全链条、全方位、个性化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使所有居民在一个平台就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等使用信息资讯、书籍借阅、艺术鉴赏、展览展示、预约场馆、在线培训等所有功能,无障碍、无差别地获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服务。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网站、App、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任何服务渠道都可以实现所有数字文化资源的浏览和检索,用户不用再登录不同的网站、App等,不用再适应各种不同的浏览搜索界面,这可以优化用户获取数字文化资源的环境,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数字文化需求,也可以避免数字文化资源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并解决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

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协调机制
统筹整合资源

    蓝皮书提出,构建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首先需要解决数字文化资源条块分割、重复建设问题,相应地需要改变相关部门的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现状。专家建议,应建立北京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在其统一安排下对各平台进行统筹整合,明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目标和对象。针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整合技术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可以参照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十四五”建设指南》;内容整合上,界定整合的数字文化资源类型、标准、范围,确保相关机构密切配合,形成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立用户需求表达机制,重视用户的体验和反馈,使资源供给与用户需求有效衔接,实现数字文化资源的有效供给。

通过科技赋能提供技术保障
使文化服务平台智慧化

    蓝皮书认为,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给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全面智慧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可以将所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智慧化服务系统,实现管理体系、运营体系、内容呈现体系等的全面智慧化,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更精准的供需对接、用户精准画像、用户分层服务或宣传,以及为数字文化资源优化提供数据支持等,最终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其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蓝皮书认为,智慧化的管理体系可以将公共文化数字化管理从局部各部门、各区域的管理扩展到整个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的全面管理;在智慧化运营体系方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各端口的对接,各个服务环节的可视化、智能化等,实现平台数据的智慧分析、平台资源的智慧评估并使服务平台开放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及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主体均可参与,共建共享所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服务;在公共数字文化的呈现体系方面,《“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运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信息技术,加强公共文化“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服务。人机交互、VR技术已经在沉浸式演艺、虚拟场景再现、虚拟艺术制作互动等艺术呈现方面有所应用,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这些借助高科技装备的艺术呈现和体验还没有被普遍应用,随着数字文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领域的扩展,探索文化生产管理新模式、文化表现新形式、文化互动新场景将提上日程,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走向新高度。

建立全媒体矩阵
作为宣传推广的制胜法宝

    蓝皮书分析,国家公共文化云构建了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App、学习强国、微博、央视频、今日头条等跨平台的多媒体矩阵,使公众可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端便捷地享受全国各地的各种数字文化资源,最大限度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均衡问题,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针对北京数字文化资源供给不均衡、公众知晓率低等问题,专家建议建立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并通过全媒体宣传推广渠道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随着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兴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移动端已经成为宣传推广的重要渠道和阵地,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应充分发挥这些社交媒体平台易操作、方便即时互动、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以移动端为重点,加强特色内容的应用开发,利用碎片化时间宣传特色数字文化资源及文化活动,根据用户的停留时间、参与程度等为用户提供精准推送,提高用户黏性,使用户参与内容生产和传播。同时,发挥不同宣传渠道的优势,延伸服务触角,打造全媒体宣传推广渠道,对不同媒体进行组合应用,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使传播效果最大化,打造全媒体融合新高地。

将优化数字文化资源和打造品牌
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蓝皮书强调,在多元化的全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始终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以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为建设方向,不断丰富数字资源总量,提升数字资源建设质量。建设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可以节约重复建设的资源,用于优质内容的生产及延伸,思考如何让有思想、有内涵的内容与公众产生共鸣。目前,北京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已经产生“阅读北京”“首图动漫在线”“舞动北京”等知名文化品牌,但资源的优质不仅限于内容,还需要更好的呈现方式、更多元的传播渠道、沉浸式互动式体验等。因此,专家认为,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目前文化品牌的基础上,应向纵深探索“内容+社交”“内容+技术”“内容+应用”等多元化发展方向,改变传统线性的内容生产模式,重视内容生产与消费的双向互动。公共文化生产主体在生产内容时要更加注重用户需求,提供更有内涵、表现形式更有创意、传播渠道更加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社交宣传及加工也具备了文化生产者角色,从而增加数字文化资源的供给,提高数字文化资源的竞争力,推动更多优质数字内容的生产,构建首都数字文化品牌体系。
    此外,数字文化资源的优化还需要向社会开放平台端口,广泛整合文化主管部门以外的优质数字文化资源。

【期号:】【版面:】【作者:】打印本页
 
相关文章
招标投标 | 更多>>
· 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 2024-06-25
· 资产处置公告 2024-05-23
· 中国信达山东分公司关于… 2024-04-13
· 中国信达北京分公司关于… 2024-03-19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4-03-14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4-03-12
· 公告 2024-01-20
· 资产处置暨招商公告单 2023-12-02
发改新闻 | 更多>>
· 湖北发展改革委坚持与民… 2024-12-10
· 国家发展改革委:完善成… 2024-12-05
· 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会代训… 2024-09-28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民营… 2024-09-28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埃塞俄… 2024-09-10
· 打通培训到就业“最后一… 2024-09-07
·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会… 2024-09-07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多国有… 2024-09-07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 聘 | 网站广告刊例 | 广告刊例 | 招标公告刊例 | 订阅服务 | 版权声明 | 郑重声明 | 中国发展网 | 记者证查询 | 技术产品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390
Copyright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京ICP备09051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35号
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投诉电话:010-65573925;举报投诉email:xwddwyh@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