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09-06-09 第A02A03版:新闻纵深
|
大 | |
中 | |
小 |
|
环保部集中回应西方媒体质疑 |
环评“绿色通道”不会为污染项目放行 |
|
|
| 作者:冯洁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4398 |
|  | | | 人祸·熊惑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为了积极呼应这个主题,并根据中国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中国确定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图为今年6月4日的墨西哥坎昆国际机场,3名绿色和平组织成员装扮成北极熊呼吁社会关注全球气候变暖。 CFP/供图 |
|
|
|
|
|
本报记者 冯洁
环评“绿色通道”不对污染企业放行。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针对西方一些媒体提出的“为配合经济提振计划,中国环保部开通降低环境要求的审批‘绿色通道’,污染企业被迅速放行”的说法,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副部长张力军分别在“六·五”世界环境日特别论坛和2008中国环境状况及当前环境形势新闻发布会上予以驳斥。 “为充分发挥环评制度的宏观调控作用,环保部开辟了‘绿色通道’,也设置了‘防火墙’,目的是处理好服务与把关、效率与质量等关系。”周生贤表示。 张力军也在新闻发布会回答媒体提问时说,在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对符合环保准入条件项目的审批程序的同时,环保部门也设置了“防火墙”,重点控制“两高一资”项目,严格审批。
一边是环评“绿色通道”,一边是污染项目“防火墙”
在回答媒体“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环保部门将如何在落实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的提问时,张力军表示,“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措施,对环境保护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张力军表示,中国政府从提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开始,就把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看作是调整经济结构的一次机遇,并且在政策制度中有所体现,比如,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些振兴规划是在保持总量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在“上大压小、压落后上先进”的指导思想上来确定的。此外,国务院最近出台的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都是立足于淘汰污染高、能耗大的产品,来发展污染小、能耗低的产品。张力军认为,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产业、中国的环境保护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张力军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中央为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安排的4万亿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工程,“在4万亿投资中,没有安排一个新建的工业项目。”针对4万亿投资的环境问题相关检查,将会在下半年进行。 为了确保在“扩内需、保增长”的背景下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张力军表示,一方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调整改进环评工作,完善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程序,认真兑现七项承诺,对符合环保准入条件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对“两高一资”项目设置“防火墙”严格把关,同时利用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机会,加大研究和出台环境经济政策。 张力军透露,自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底,环境保护部共审批了建设项目环评文件365项,涉及投资约14428.7亿元,同时对29个化工、石化、钢铁和火电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实施了退回报告书、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涉及投资1467.87亿元,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民生工程的建设。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的情况说明中也指出,“环评制度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环境保护部共否决或暂缓审批了156个“两高一资”项目,批复的579个项目通过落实减排措施,每年能够削减二氧化硫46.86万吨、化学需氧量3.84万吨。
“四个不批、三个严格”严把项目环评关
针对媒体普遍关心的“两高一资”项目是否会在“绿色通道”中被夹带得到建设的问题,张力军回应说,环评“防火墙”的设施,重点是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对这些项目的审批,基本遵循“四个不批、三个严格”的原则。 “四个不批”即对国家命令淘汰、停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的、没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一律不批。 “三个严格”:一是严格限制审批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的项目;二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大的项目的建设,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技术改造、投资拉动等名义恢复生产;三是严格按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区域、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使“以新带老、上大压小”等污染减排的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两高一资’是我们的高压线,我们宁可现在做‘恶人’,也绝不能将来做‘历史的罪人’。”张力军回答说。
征收环境税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长期以来,中国的污染治理面临违法成本低而守法成本高的问题,针对媒体提出的有何计划和举措来提高对污染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张力军回应说,从环境保护部了解的情况看,对污染企业的罚款和污染企业的利益相比,不同企业存在不同情况。 但他坦承,但是由于过去的法律规定了污染企业违法排污罚款的最高限额,所以确实存在对污染企业罚款和其所得利润相比不成比例的问题。去年,全国人大在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法律修改中将对企业的罚款由单纯的限制最高限额改为按应缴排污费的倍数来进行处罚。 此外,针对长期以来舆论关注的征收企业环境税的问题,张力军表示,这是中国税制改革的一个方向,现在已经列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环保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几个部门正在协作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条件成熟时将会推出对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的制度。
区域限批、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针对地方减排不利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提到,2008年部分地方对减排不力的市县负责人给予了行政记过甚至是撤职的处分,张力军解释说,对于减排任务完成不好的地方或企业,有三种形式进行处理。 一是国家和省对减排完成不好的市、县实行了区域限批,比如环境保护部根据国务院的批准,去年对四个市实行了区域限批,江西、湖南等有关省对减排任务完成不好的市县也实行了区域限批。 二是对减排完成不好的企业要进行经济处罚。去年对一些违规电厂进行了经济处罚,处罚的标准是:享受优惠电价的要全额追缴所享受部分,并加收5倍的罚款,还要全额追缴应上缴的排污费,最高的一次性罚款(包括追缴排污费)在企业里就有5000多万元。 三是对领导人的行政处罚。具体来说,像河北省石家庄市就对一个县的主管县长进行了处罚,停止了该县长其他方面的工作,要他全力以赴地抓环境保护,如果完成得再不好,就要免职。此外,还有山西省太原一个电厂,电厂负责人由于没有完成减排任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好,被免除职务。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不合格地区也将面临区域限批
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部门共同制定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张力军表示,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规范重点流域专项规划执行情况的考核工作,有利于对专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落实辖区内水污染防治的责任,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 该办法适用于中国确定的重点流域,包括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小浪底库区及其上游、太湖、巢湖、滇池等水污染的重点流域。办法规定,国家对省一级政府执行规划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重点是两部分,一是水质;二是规划项目的落实情况,其中水质的比重要占2/3。 张力军介绍说,为了落实好这个办法,环境保护部最近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考核指标的解释,规定了考核指标的定义、计算公式、计分方法和操作解释等。二是确定了考核断面的名称、水质的目标,以及对发生水质超标事件的省份如何考核评分等。三是将在今年6月下旬组织10个组,对重点流域内的21个省市进行现场核查,将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和考核的指标解释进行考核,形成考核结果。四是考核结果报国务院,经国务院批准后,向社会进行公告。 张力军表示,对于考核完成情况好的地区,在污染治理、环保能力建设方面,中央财政资金尽可能地多给予支持。对于没有通过考核的,也就是说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差距比较大的地区,环境保护部门要进行涉水方面项目的区域限批。同时,考核的结果还要交给干部主管部门,依照中央组织部印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规定,作为对各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环保热线不会最终流于形式
6月5日,环保部开通了010-12369环保举报热线,针对媒体和大众关心的环保部对于公众举报的环境问题会如何处理、环保热线是否会最终流于形式的问题,张力军作出了回应。 张力军介绍说,自2001年8月长春市开通全国第一部12369举报电话以来,全国已经有70%的市、县以上的环保部门陆续开通了12369环保举报热线。据不完全统计,12369举报热线几年来共受理群众关于环境问题的举报有250多万件。目前,群众利用12369进行电话举报的量越来越多,占环保信访案件的比例已经从40%上升到80%,12369已经成为群众举报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 张力军表示,为了使投诉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他希望举报人在使用12369举报电话的时候,能够尽量或者尽可能地提供事件发生的详细地址、发生的污染状况,同时也希望投诉人能留下名字或者工作单位,有利于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有利于及时回复举报人处理结果。
声音
“5年前,一帮企业家聚在一起说要为中国的环保做点事,这就像是企业家的‘感情出轨’,出轨的事情一般都长不了,现在看来,5年下来都算结婚了。” ——阿拉山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鹏转述一位协会同仁的话,该协会是由王石、冯仑、任志强等百余位中国企业家筹资创建的民间环保组织 “政府虽然是家长,我们的公共资源是由政府来支配的,公共资源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现在这个家里的孩子慢慢长大了,每个人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所以看到企业也来做环保,公民也来做环保,实际上是负责任的表现,从根本上来讲并不是‘出轨’,企业也好,公民也好,都要和环保‘结婚’,就是要变成你的价值观、你的生活,你要做的事的一部分。” ——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吕植 “我说环境压力大,大在哪?一个是排量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现在还是居高不下。尽管有可能实现国务院确定的10%的减排目标,从2549万吨削减10%到2200万吨左右,这个排放总量还是要远远高于排放量第二的国家。但是你说(中国环保的)成绩大不大?10%的削减目标,是在‘十一五’前3年中国的燃煤总量增加了7亿吨的情况下取得的。” ——国家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汪健谈中国环境保护的压力与成绩 “政府既是投资主体,又是实施主体。投资主体这个角色没有扮演错,但是实施主体错了。政府作为实施主体,没有利益,只是完成任务,效率极低。合理的方式应该是什么呢?政府是投资主体、政策制定主体,企业是项目实施主体,同时在这中间应该有科研机构,研究如何去制定一套合理的、规范的、科学的模式,让政府制定投资计划,让企业依据这个技术去实施。” ——北京九汉天成有限公司董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起人之一 (本报综合现场采访和文字实录整理、摘要)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