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09-06-09
2009-06-09 第B05版:前沿 大 | 中 | 小 

关注通胀压力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93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和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相对较好的国内发展环境,特别是我国具备国内储蓄率较高、外汇储备充裕、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广阔、国内消费市场潜力较大的有利条件,因此,应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在继续贯彻落实已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总体物价稳定。
  第一,全面准确地跟踪监测价格运行情况,及时把握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价格新情况。当前我国价格总水平已经出现加速回落后降幅缩小的态势。居住、资产等价格指标开始有回升的迹象,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缓解,而货币流通性大幅增长可能带来的通胀压力需引起关注。因此,当前需要加强对价格运行的监测,对价格领域存在的深层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价格风险。
  第二,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促进物价在合理区间内运行。从当前经济运行的趋势看,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也是解决经济运行中诸多问题的关键。应从宏观收入分配环节开始,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多渠道促进消费增长,使国民经济运行更加协调,让物价水平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第三,及时有效地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稳定居住价格。居住价格与房地产市场价格密切相关。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超出了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调整是必然的。对房地产的调控应以改善供给结构和保证自住性需求为导向,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在住房市场交易出现回暖的情况下,应继续引导开发企业适度让利,避免房价过快回涨引发消费者的再度观望和市场再度陷入僵持局面,从而稳定居住价格。
  第四,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避免粮油产品价格大涨大落。加强和改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全面增强应对粮食市场波动的能力。抓紧优化储备结构和区域布局,尽快完善储备吞吐调节机制,建立“稳定基本储备,丰收增储、歉收减储”以及“降价吸储、涨价抛储”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市场价格形成有效引导。加强食品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切实保障粮油食品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建立健全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密切跟踪国内外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势,完善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增强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灵活运用进出口手段,完善进出口调节机制,促进国内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
  第五,抓住有利时机,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作者:漆云兰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