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09-06-09
2009-06-09 第B07版:社会·民生·民意 大 | 中 | 小 

天津再造“MASDAR”城

作者:蔡若愚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604
    
本报记者 蔡若愚

  6月3日,由中国与新加坡签定的首个生态科技园项目在天津生态城内举行奠基仪式。建成后将成为天津滨海新区及环渤海地区全球生态产业的基地,并满足中国北方对清洁科技和可持续城市解决方案的需求。
  至此,这个位于生态城起步区内的项目也开启了生态城的新篇章。

逼近MASDAR的绿色梦想

  MASDAR为何物?它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开发建设的一座新城市,汇聚了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梦想。这座开工于2008年,计划于2016年完工的城市占地6万平方公里,总投资220亿美元,届时将入住1500家企业和5万居民。规划与建设中的MASDAR城外围将覆盖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城内以便捷公交系统替代小汽车;以风能、太阳能农场、种植园等保证自给自足……这些成果需要其吸引各种节能行业,包括永续运输、废物管理、食水和污水再生、绿色建设、建筑及工业材料、循环再用、生物多样性、气候转变、再生能源及绿色金融机构,从而完成零碳、零废物的雄心壮志。
    看起来,今天行进中的天津生态城正是对MASDAR绿色梦想的中国再造。MASDAR选址沙漠,要将不毛之地变成绿洲;天津生态城也同样遵循依法取得土地、不占耕地、节地节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原则,选址于自然条件较差、土地盐渍、植被稀少、环境退化、生态脆弱且水质型缺水的地区,期望变“废”为宝。
    同时,天津生态城同样以“绿色”为主题,通过精装修保证100%“绿色”的建筑比标准住宅节能20%~30%;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被广泛使用,预计到2020年时可与德国媲美;安全、有效和高效率地回收垃圾、污水和废水将成为生态城的一个重要工作,再循环率有望达到60%以上,超过2006年新加坡的51%。
    要减轻污染,交通业的绿色不可或缺。生态城将是一个“可步行”的社区。主要设施都在主要交通节点500米内;提供商业和金融服务的邻里中心仅在咫尺之间,在几分钟内即可到达。整个区域的主要交通形式是轻轨交通等公共交通,从而有效控制碳排放量,力求使每单位GDP的碳排放量达到每100万美元150吨,接近美国标准。
  正如其入口沿线的一系列广告标语所示:生态、环保、节能;自然、宜居、和谐。MASDAR式的绿色梦想在中国也有了足迹。

不求完美,但求宜居

  尽管天津生态城的理念逼近MASDAR的绿色梦想,但比MASDAR更清晰可见。MASDAR的目标是零碳、零废物,天津生态城的目标则只是将现有的成熟技术聚集在一起,将生态成本控制在居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也是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吴财文认为其区别于国内外其他生态城的最大特点。
  吴财文说:“我们出发点是务实的、实际的,比较符合市场化的推动。”在他看来,国外的一些生态城定的目标太高远,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很多。“我们觉得这样的付出不代表很生态,你要花很多资源,要花的不只是金钱上,而且还有很多其他资源。我们要做的这个项目,我一直强调跟其他建的生态城不一样,是两三年后就可以住了。”他强调。
    因此,针对即将入住的不同类型居民,生态城内的住宅开发也有不同标准:一部分保障性住房可能采用的环保技术数量稍少,以避免环保的高成本;而高档住宅区则使用更多的环保技术,但住户显然也需要承担更高的费用。吴财文认为,这不代表不再追求指标,而是先做好起步区,只有打好基础才可以建立以后更好的环境。
    住得起的生态城,恐怕才是这个中新合作天津生态城的最准确定位。而可实行之后的可复制、可推广则含义更深。生态、节能、环保,这些不应该只是表面上的建筑和技术,而应该深入理念,从思想上改造人。“人们刚开始进来,不一定很‘生态’,但是进来之后会发现跟其他家园不一样,只要不是生态一族我们就会启发你,要通过思想的培养,让整个家庭都觉得来到这边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吴财文说,“真正的生态在于价值观,只要你享受过那些‘生态’时的日子,就很难再回到过去了。”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