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3-06-22
2013-06-22 第B01版:发展 大 | 中 | 小 

人民币国际化障碍:贸易大而不强

作者: 陈雨露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968
    
学人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内容辑要: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虽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在国际使用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相当的路程需要走。

陈雨露
    人民币国际化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其中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稳步攀升,再创历史新高,到2012年第四季度已经达到0.87,相比2011年的0.58增长了49%。而2012年美元国际化指数为52.34,与2011年基本持平,其他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均不同程度有所下降,欧元为23.60,日元为4.46,英镑为3.98。
    从数据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虽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在国际使用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相当的路程需要走。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现状,个人认为:首先,人民币已开始从单纯贸易计价功能“前驱”模式,发展成为现在的贸易计价与金融计价“双驱”模式,呈现出更合理、更稳健的格局;其次,人民币国际化或可破解当前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下“一超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滞后于多元竞争贸易格局的难题。而根据国内外需要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应坚持“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
    新一轮世界贸易格局调整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现实条件。特别是在区域贸易和双边贸易替代多边谈判成为主流发展趋势以后,区域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影响力相对提高,来自于主要国际货币传统支配地位的阻力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个人认为,当前影响人民币国际使用水平和国际化进程的障碍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我国当前贸易大而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与能力均不足;第二,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滞后于贸易活动,作为跨境人民币业务主要提供者的商业银行,应当为人民币国际化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第三,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与外币的直接兑换数量太少,租用美元、欧元的全球清算系统使得人民币交易费用进一步提高,导致人民币国际使用的便捷性不足。
    为推动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建议短期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成熟的贸易市场、激励居民和非居民的人民币国际使用意愿为主;中长期则应致力于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同时显著提高人民币国际使用的便利性。
    (摘编自由其主编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