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13-06-22 第B05版:前沿
|
大 | |
中 | |
小 |
|
|
提升潜在增长率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关键路径 |
|
|
|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460 |
|
|
|
|
|
|
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其潜在产出水平。潜在产出是指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资本和劳动等)条件下,在不会引发加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可持续的最高产出。这类似一个工厂的最大生产能力。 正确认识与有效应对潜在增长率变化趋势,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路径。已经步入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经济,需要正视潜在增长率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潜在增长率的应有水平而一味通过政策刺激追求高速增长,很可能重蹈其他国家和地区泡沫经济的覆辙。我们需要暂别凯恩斯,不能主要依赖需求管理政策。 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互作用,决定了经济运行的格局和状态。但潜在增长率的变化,主要受供给方面相关因素的制约。影响潜在产出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反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所有投入要素的综合产出效率。在经济转型时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制度创新、资源再配置(尤其是劳动力再配置)等。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金山摘自《南方日报》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