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13-06-22 第C03版:节能减排周刊
 | 
                          大 |						 | 
                          中 | | 
                          小 						 | 
                           
                         
                   |  
                   |  
                  北京特种行业水消费:难以承受的奢侈 |  
                   |  
                  
                    
                      
                         |  
                        | 作者:
白雪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583 | 
                         
                        
                           |    |  |  |      胡勘平表示,滑雪场的兴建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对许多小型山地生态圈来说是一场灾难。资料图片 |  
                      
  |  
                      | 
                         |  
                    | 
                       |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     由中国社科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专家学者完成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于今年3月出版。报告称,北京目前的水资源只能够满足北京总人口的四成使用。事实上,北京是世界上缺水程度最严重的特大型城市,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仅为100多立方米,远远低于联合国确定的“灾难性水缺乏”标准。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瓶颈”。     北京缺水,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北京,一些奢侈性水消费行业至今依然保持着与缺水现状极不相称的场点数量和产业规模,水资源消耗量惊人。那么目前北京有哪些奢侈性水消费的行业?这些行业为何如何耗水?对这些行业的发展有哪些意见或者建议?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研究与交流部主任胡勘平。
  奢侈性水消费行业耗水量巨大
      中国经济导报:奢侈性水消费的特点是什么?目前北京有哪些奢侈性水消费行业?     胡勘平:北京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但一些特种用水行业的规模和耗水量过大,在水资源利用和消费方式上也存在明显的过度使用或浪费现象,有的行业其经营场所的数量和总耗水量竟然远远超过国内外很多不缺水的城市。这些行业没有把水资源承载量作为支撑行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与“因水制宜”、“量水而行”的精神背道而驰。它的畸形繁荣,反映出经营和消费行为中的一些非理性因素,也直观地告诉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给这些特种用水行业的高耗水现象起了个通俗的别名,称之为奢侈性水消费。这些特种行业包括洗浴业、人工造雪娱乐场所、高尔夫球场和洗车业等。     中国经济导报:这些行业耗水量有多大?请举例说明。     胡勘平: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北京,洗车是驾车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这个极度缺水的特大型城市,洗车行业已经成为引起水资源不合理消耗和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据一些学者开展的专门调研和现场实验测算,普通轿车手工洗车耗水为23升/辆次,电脑洗车为31升/辆次。     以北京市汽车保有量500万辆来计算,计入每辆车每周洗一次,且全部采用耗水相对较少的手工洗车方式,取水量按每辆次22升计算,全市每个月新取水量约为45万吨,全年超过500万吨;如果我们将手工洗车和电脑洗车的用水量进行简单平均,以每辆车平均单次清洗用水量27升、每月清洗4次计算,则每年每辆车洗车用水量约为1.3吨,全市洗车行业年耗水量约为650万吨。     这并不是权威部门的准确数字,但也能反映这样一个事实:北京洗车行业正在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洗车行业用水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水平。     又如高尔夫球场,一个标准18洞球场的面积大约为50公顷至90公顷之间,主要由树林、草坪、湖泊和沙坑等组成,其中80%以上的面积是草坪。而草坪又由发球台、球道、果岭和高草区构成。国内很多高尔夫球场设计只重视观赏性和使用效果,对后期养护考虑过少。为了保证排水顺畅,有些球场就在土壤中加入了大量沙子。这个做法虽能保证在下雨和灌溉后不影响球场使用,但是土壤保水性能差,需要经常浇水。国内球场在建设过程中还较为普遍地存在“贪大”现象,这也增加了球场的耗水量。据业内一份调研报告披露,2010年北京高尔夫球场总的耗水量将近4000万立方米。这一数字意味着高尔夫这个行业耗掉了100万市民的一年标准用水量,的确让人触目惊心。
      有可能在高耗水同时带来严重生态破坏
      中国经济导报:奢侈性水消费行业在运营过程中是否会带来生态破坏?     胡勘平:对某些特种用水行业来说,在运营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是很难避免的。比如,许多滑雪场的兴建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修建滑雪场对许多小型山地生态圈来说无异于是一场灾难。     滑雪场大多建在坡度适宜的山地、丘陵地带,这里往往不是纯粹的不毛之地,而是有着完整的乔灌草生态系统。滑雪运动对地形有特殊要求,雪道所经之处,必须将树木拔掉。冬季过后冰雪融化使得开辟出的雪道裸露在外,形成植被“斑秃”。风大时,会引起扬尘;日晒雨淋,极易造成水土的流失。大量游客涌入滑雪,产生的废弃物也对雪场及其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压力。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在发展滑雪市场中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对此,《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试行)》第十九条对滑雪场所的环境、卫生要求进行了规定:“滑雪场所在开发和经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尽量不破坏植被,不砍伐或少砍伐树木,滑雪道应顺应山坡就势修建,必须进行的破土工程,应在两年内绿化完毕。”     但是在实际建设管理过程中,这样的要求往往被经营者当成了一纸空文。很多专家呼吁,各滑雪场应该采取补救措施,在裸露地面补种植物并控制好滑雪场可能带来的扬尘和水土流失问题,严格限制滑雪场的规模和数量。实际上,任何人工补救措施都无法使山地生态系统很快恢复。人工绿化不能取代山地生物系统的原生状态。自然生态的健康是最大的健康,休闲娱乐和体育运动也要尊重生态规律,不能以牺牲自然的健康为代价。
  再生水或带来新曙光
      中国经济导报:在奢侈性水消费行业中,有哪些重要措施可以解决水资源的浪费?请举例说明。     胡勘平:解决奢侈性水消费问题,应该从法制、经济、技术和生态文明观念培养等多个方面寻找对策。对于不同行业,解决问题的关键策略也会有所不同。以洗车业为例,北京作为一个缺水的城市,再生水的使用已经成为减少洗车用水浪费、解决洗车行业跟百姓“抢水喝”问题的有效手段。     再生水也称“中水”,指对城市污水经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进行有益使用的水。经过净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可以作为部分水源的替代品,广泛运用在非直接接触人体的各个领域中,比如生活杂用水、市政绿化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生态补水和农田灌溉等,替代等量的新鲜水量。据测算,在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用水中,有60%完全可以用再生水替代。近年来,北京市本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思路,为缓解水资源紧缺和改善水环境,在再生水利用方面采取了切实而有力的举措,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再生水成为北京市稳定可靠的“第二水源”,对于解决洗车业水资源过度消耗问题带来了曙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