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2-27
2014-02-27 第B05版:中国VC/PE评论 大 | 中 | 小 

打车软件“烧钱”:移动支付的PK不断加码

作者: 潘晓娟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186
观察

    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背后的隐喻正生动地在我们身边上演。
    2013年,移动端最火爆的应用除了各种理财“宝”外就属打车软件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打车软件市场经历了大浪淘沙式的洗礼,但这并不能阻挡竞争者们角逐市场的雄心。
    2014年伊始,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为占领市场展开激烈角逐,双方竞相开展奖励司机和乘客的补贴活动。2月18日,打车软件补贴大战再次升级,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先后宣布再次提升每单减免额度。消息一出,令众多的消费者和出租司机欢欣鼓舞,一些人士纷纷呼吁“让竞争来得更激烈些吧!”
    据介绍,经过初步测算,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宣称投入的补贴已经达到19亿元。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潘晓娟

打车软件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所谓打车软件,就是直接让乘客和出租车司机沟通的手机网络软件。想打车?只需要手机下载一个打车软件,轻点手机屏幕就能成功打到一辆车。近年来,打车软件屡屡获得资本的追逐,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一大投资热点。
    从2011年底在北京上线的“摇摇招车”开始,各种各样的打车软件争相面世,而资本的不断涌入更是助推了整个行业的重组和洗牌。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打车软件市场经过大浪淘沙也分出了序列。2013年年初,在下载量方面,Android平台中嘀嘀打车以43.1万位列第一,摇摇招车以24.6万位列第二,易打车名列第三下载量17.5万;在日订单量方面,嘀嘀打车在北京日订单量达到3万,为各城市最高,摇摇招车和打车小秘分列二、三位。在上海,嘀嘀打车日订单量约为1万,快的打车、大黄蜂和摇摇招车分列第二、三、四位。
    然而到了2013年年底,市场状况发生了逆转。一是打车软件领域出现首例并购案件,快的打车和大黄蜂签订了合并协议。当时刚准备进军香港市场的快的打车先向大黄蜂发出了收购要约,大黄蜂团队经过考虑后接受,但交易细节和金额不详。二是国内首家打车软件摇摇招车因为资金面临困境而停止了推广活动。据悉,目前摇摇招车正在寻求转型,其开发的新产品方向是车载娱乐系统。三是嘟嘟叫车已经处于关停状态,并开始将业务转型到在线家政。
    前摇摇招车某高层曾向媒体透露,摇摇招车输的并不是技术,而是资金。据介绍,摇摇招车前后只融资300万美元,而当时的嘀嘀打车融资却高达1500万美元。摇摇招车在吸引外部投资方面过于保守,才导致今天的落后,如果摇摇招车有足够的资金,依然可以继续参加到对司机的补贴大战中,不至于在市场推广中停止下来。
    从2013年7月份开始,经过几个月的市场整合,打车软件市场由百花齐放已经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双雄争霸,市场竞争也趋于白热化。
“背靠大树好乘凉,打车软件烧的钱都是融资来的。”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身后都有投资者的影子。嘀嘀打车的背后站着互联网巨头腾讯,而快的打车的背后则是有着“电商航母”之称的阿里巴巴。

“烧钱”的背后是对移动支付市场的争夺

    在得到互联网大佬的撑腰后,这两家打车软件竞争起来可是毫不含糊,在市场上接连上演了几波“撒钱”大戏,不仅拉近了消费者与互联网的距离,也让人们从中一窥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两大巨头在移动支付方面PK的激烈程度。
“现在出去打车还要给你钱,就这个本身而言它并不赚钱,但是它用你的沉淀资金,用沉淀资金的时间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这样一种商业模式的融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表现得比较充分。”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许善达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商业融合不仅仅是实体产业和互联网融合,现在金融行业也在和互联网融合,而且融合以后利润来源就改变了。融合的这种深度以及融合以后利润产生点的这种变化,可能是以前都没有过的,这就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并不是特殊的一种技术创新,它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里面能够释放出非常大的价值。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副总裁罗明雄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之前出租车尝试过各种支付,不管是交通一卡通的支付还是其他的支付都没有成行,但最终却通过互联网公司类似“活雷锋”式的补贴而得以快速普及,这方面固然有两大巨头布局的考虑,但至少互联网公司的这种创新思维和意识是能够急速提升全民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一种手段。
    据业内人士介绍,BAT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中腾讯借助于微信真正把移动端做起来,而微信的力量又使得腾讯在未来移动互联的时代有无限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两大巨头看中的并不是打车软件本身,而是以打车软件为入口将集团产品进一步对接后形成的闭环,以及用户对软件产生黏度后的无限想象空间。如此看来,打车软件的市场之争,更大程度上是双方争夺未来生活服务业务的话语权,谁在争夺中占得上风谁就能赢得未来。

O2O生态比拼重在挖掘潜在消费需求

    如今,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东风”与在线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O2O商业模式正激励着更多的创业者投身到这股“浪潮”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打车软件作为刚需较强的定位服务之一,不仅是互联网企业测试其O2O能力和渗透率的工具,也为未来更多的O2O业务提供了切入点。O2O模式将互联网与线下商务机会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样,线下服务就可以用线上营销来揽客,消费者可以涌现上来筛选服务,成交也可在线结算。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大众点评、美团等团购网站角逐本地生活服务的格局逐渐明朗化后,出行服务则成为市场的又一个主要争夺领域。从布局线下支付的角度去看,打车行为对用户线下支付习惯的培养较为重要。而一旦用户习惯了某个线下支付产品,又会将这种习惯延伸到PC互联网。此外,PC端的电商规模也远没有线下经济的规模大。
    在易观分析师王健看来,打车软件市场作为公共交通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随着政府监管的逐步完善,打车软件行业将越来越受关注。同时,O2O是互联网行业的大势所趋,打车O2O模式今后将大范围应用于其他领域。由于打车应用属于出行服务的主要门类,而出行服务与餐饮为主的本地生活服务又构成用户主要的O2O场景,所以围绕打车用户做精准营销,可以实现向用户推送打车目的地的诸如餐饮、
娱乐、交通、生活等生活服务
信息,尽最大可能地发掘用户的潜在消费需求。

没有盈利方向的商业模式难以持续

    据相关业内人士透露,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每个月并无进账,但支出却高达数百万元。在疯狂的烧钱中,打车软件盈利模式仍未找到。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可能性较高的盈利方式是企业与运营商进行流量分成,或者在后期搭载内置广告和增值服务。如果长期烧钱却找不到盈利点,未来也可能会面临被资本方抛弃的命运。
“表面上嘀嘀和快的在竞争,实际上是其背后的微信和支付宝在竞争。”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新媒体天使会创始人兼合伙人刘兴亮日前分析指出,互联网巨头们对打车软件的持续投入已经使其成为一个靠“烧钱”维持的行业。但显然,这种模式并不健康,寻找盈利模式应成为打车软件运营商的头等大事。
    在刘兴亮看来,大家都在担心打车软件这样“烧钱”之后,找不到盈利模式。这种担心是对的,因为目前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确实不清晰,近期也很难清晰。目前,很多人都是直奔补贴而去,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司机和乘客收到的补贴费用,不是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给的,而是微信和支付宝给的。微信和支付宝当然也不是“活雷锋”,他们是为了抢夺移动支付的用户,为了让大家绑定银行卡。
    刘兴亮进一步分析认为,商家不会毫无目的乱砸钱。互联网产品向来的规则就是先培育用户,然后再慢慢琢磨盈利模式。历来的经验告诉
人们,只要有了用户,有了忠实的用户,就有了一切。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