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3-04
2014-03-04 第T04版:两会特刊 大 | 中 | 小 

绥化:创新发展筑梦未来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4509
     绥化市人民广场
    绥化经济开发区一角
    
    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项目——绥化北林区斗胜新村
    绥化异地经济代表性企业黑龙江安瑞佳集团MTBE项目球罐装置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境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拥有黑龙江省1/7的耕地,素有“北国大粮仓”的美誉;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粮食总产量、绿色经济总量、畜禽饲养量均占全省1/4强;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农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位居全省前列。
    这就是绥化——松嫩平原腹地一座正在崛起的年轻城市。这里是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绿色农业示范市和全省唯一的全国整市(地)整建制农业高产创建示范市;所辖的安达市是中国奶牛之乡,海伦市是中国优质大豆之乡,望奎县是中国瘦肉型生猪之乡,庆安县是中国绿色水稻之乡,兰西县是中国亚麻之乡,青冈县是中国玉米之乡。2011年以来,绥化市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发展“五型经济”,建设“五个一流”,深化“八项重点改革”,推进“十项升级创新”,加快实现中心崛起、富民强市,提前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开创了更高水平地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民生水平大改善大提升、各项工作大提档大晋位的新局面。

产业项目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绥化市在外界的眼中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2011年来,绥化市遵循工业经济和企业发展规律,探索创新了园区经济、异地经济和乡(镇)村经济、都市圈城市型城市群经济等工业经济发展的实现形式,打破了传统农业地区工业经济薄弱的瓶颈,实现了农村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改革深化和发展升级,走出了一条富有绥化特色的农村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了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
    目前,绥化市以绥化经济开发区、肇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大齐走廊安达开发区、兰西工业园为依托,打造四处产业项目集中区,通过创新发展都市圈经济、异地经济,全市11个产业园区覆盖所有县市。各地园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大项目、大企业不断增加。如今,这些园区内集中了市本级以及各地的工业产业和工业项目,作为一种资源高度聚集的工业化载体,产业园区已成为加快绥化工业化进程的平台和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三年来,绥化市共实际开工新建扩建产业项目2095个,计划总投资23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82个,5亿元以上项目112个,10亿元以上项目44个。2013年全市四批实际开工新建扩建产业项目1059个,完成投资609.4亿元。
    三年来,绥化市共有252户企业纳入规模工业口径管理,规模工业经济总量上升到全省第4位,连续24个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在全省高居榜首。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在2013年实现“四个翻番”、“一个大幅度增长”,即企业数量发展到402户,比2010年157户增长1.6倍,翻了一番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9.1亿元,比2010年102.8亿元增长1.3倍,翻了一番多;工业税收收入实现45.1亿元,比2010年21.6亿元增长1.1倍,翻了一番多;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0.2万人,比2010年的4.95万人增长1.07倍,翻了一番多;工业企业用电量达到23亿度,比2010年14.2亿度增加8.8亿度,增长62%,连续三年在全省高居榜首。

合作农业开辟农业现代化新路径

    为了打破制约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机制瓶颈,绥化市创新实践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以规模经营为前提、以合作农业为载体、以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创新推行了企业载体、农机合作社载体、大户载体、农户互助载体、乡村组织载体、场县共建载体六种合作模式,既保留了家庭承包经营的机制利益优势,又发挥了合作农业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提升生产力、有利于共同富裕的机制利益优势,实现了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以租金或入股形式获取土地产出主体效益并创业增收致富,耕种土地农民靠扩大耕种规模增量增收、靠现代化大农业提升生产力增产增收致富,国家靠实现粮食高产稳产提高粮食安全水平,流通加工企业靠增加经营量增收的多赢共赢效果。
    目前,绥化建成千公里科技示范带标准化产业园区540个,198个晋升为国家级高产示范片。2013年,全市200亩以上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面积1744万亩,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395个,同比均翻一番,14个农机合作社被授予全国示范社称号。在全省第一家建立了首家市县乡三级土地流转网络平台。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0项,新增智能水稻催芽基地21处,覆盖水稻面积65%。新引进大型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5户,建设畜牧科技示范园区56个、规模养殖场442个,畜牧业增加值增长11%,畜禽饲养量及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
    2013年,绥化市战胜春涝、低温、洪水等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达263亿斤,实现“十连增”。

城镇化实现新农村建设新突破

    绥化市下辖三市六县一区,幅员3.5万平方公里,有166个乡镇(办事处),1336个行政村,总人口586万,其中农业人口429万。多少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都有这样的梦想——有朝一日,改变贫穷落后,过上富裕殷实的新生活;有朝一日,村里大路通达环境整洁,住上宜居美好的新村落……因此,搞好新农村建设,对绥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都意义重大。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在绥化这样一个农业大市,农民和流动劳动力对城镇化同样抱有极大期待。绥化市委书记朱清文明确指出,城镇化将解决农村民生问题,解决城乡差别、工农差别问题,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城镇化的主体必然是农民,城镇化所产生的红利,也会主要由农民获得;所选择的路径,一定会符合农民的愿望和实际利益。绥化市在通过加速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一直有着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
    2011年,绥化市探索了市场开发、梯度推进、旧村改造、企业牵动、乡村主导五种市场运作模式,破解了政府包建帮建的局限,迅速进入了可持续可推广大规模快速度发展阶段,两年新建新农村试点村100个。2012年,绥化市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顺应“四化”同步的大局和规律,实践创新了以城镇化为主的新农村建设,确定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支撑、农民主体的方针原则,创造了市场化置换开发模式,使新农村建设适应城镇化的发展方向,顺应了农业现代化转移大批农村劳动力的发展需求,使新农村建设更具可持续性、普惠性、集约性、科学性、综合性和高标准特性,同样促进了“四化”同步发展,步入了科学快速发展期,在整个经济放缓、城镇化建设认识争论较多的情况下迅速蓬勃开展起来,既拉动了内需和加快了发展,又从根本上改善了民生,破解了长期困扰的历史难题。
    2013年,绥化市进一步使新农村建设由重点建村建户转移到以建设城镇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的更高层次上来,实施以县城和中心集镇为重点、重点中心村和农牧业作业点为辅助的城镇化建设规划,扩大整乡镇推进试点。三年来,绥化市区和各市县共吸纳农村人口进市区县城35万人以上。2013年,绥化市在整乡镇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积极探索产城共建等模式,规划和启动41个乡镇整镇整乡推进城镇化建设,建设251万平方米562栋住房,可入住2.6万户9.5万人。城镇化建设改变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同步建设产业园区也成为农民就近就业,由农民变市民的有力支撑。

50件实事提升民生改善新水平

    2013年,为实现百姓“安居梦”,绥化市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全年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113个、保障性住房2.9万套,在全省评比中,市本级及全市综合评比均获第一名;农村泥草房改造面积664.7万平方米,竣工率100%,在全省评比中名列前茅。
    为百姓筑起“幸福屋顶”的安居工程,是绥化市2013年初确定的50件民生实事之一。截至当年末,50件实事中有45件已完成任务,5件因政策调整等原因转入2014年继续推进。这50件实事旨在从安居、增收、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打造民生改善“升级版”。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惠民让绥化百姓在“安居”基础上又实现了“乐业”。三年来,绥化的产业项目建设突飞猛进,新增加的近两千个项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为百姓创造了大批就地就业的机会,既增加了收入,又实现了“离土不离乡,打工不打单儿”,避免了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的大量产生,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身份。在城镇,绥化市通过充分落实就业政策,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全民创业等活动,使城镇新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人数稳步增加。2013年新增城镇就业6.78万人,连续两年超额完成计划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计划控制目标0.67个百分点。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做到应发尽发,全市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为零”。为加快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全市14个街道、163个乡镇、163个社区、1404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创业就业服务平台遍布城乡。
    为了让广大市民百姓共处一地,共建繁荣,共享发展成果,绥化市不断加大保障惠民力度,积极推进各类社会保险扩面提标,不断提高新农合和城居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大病医疗保障水平。2013年,绥化全市新农合参合农民达301.4万人,参合率达99%以上,覆盖率以村为单位达到了100%。此外,这个市城乡老人和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居全省首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始终保持100%;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月提高75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年提高463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绥化市追随民心民意,通过公共服务惠民,展现了一幅以民为本的和谐图景。2013年,全市改善办学条件总投资近14亿元,建成了一批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完成了200余所公办幼儿园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公共文化服务取得跨越式发展,35个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大型文化场馆,23个1万平方米以上大型文化广场,实现了文化设施建设全覆盖、文化活动开展高密度、文化管理运行高效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2013年投入5.92亿元,完成了市精神病医院等3所市本级医院的新建改造项目,购置大中型医疗设备310台套,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实现全区域覆盖。
    2014年新春伊始,绥化市已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谋划出新的民生实事清单。年初召开的绥化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扩大)会议和绥化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再次向全市百姓承诺:全力办好今年的50件重要民生实事和重大民生工程,包括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全力稳控物价,加快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等。一幅更为绚丽的民生画卷,如今正在绥化大地迅速铺展。(文/郑鹏飞洪家兴新明)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