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3-04
2014-03-04 第T17版:两会特刊 大 | 中 | 小 

破“门”,要靠“摸得着看得见”的改革

就竞争性市场建设话题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罗仲伟

作者: 杨川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593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杨川梅

    建立竞争性市场体系,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改革。近一段时期以来,多项改革快速推进,尤其是民间资本已经切实感受到了一些“摸得着看得见”的举措,如垄断行业打开门缝、负面清单制度推行、进一步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等。这些竞争性市场建设抓地推进的具体行动,使得民间资本活力正在进一步激发。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就相关话题接受了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的采访。

行业破垄与国企改革

   “垄断行业准入的松动,显然有利于市场的充分竞争。”对于近一段时期一些行业市场准入规则改变、国家从政策层面为民间投资参与市场竞争“松绑开路”,罗仲伟评价说。
    民间资本的进入,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竞争活力,有助于优化市场竞争格局,提升竞争层次。罗仲伟举例说,“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在促使民营银行产生的同时,市场化金融产品的进入还能倒逼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而能源领域对民间资本的开放,更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在罗仲伟看来,市场本身具有竞争属性,“竞争性市场”概念更进一步强调了“竞争”的重要性。
    他认为,破除垄断是形成竞争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行政权力造成的垄断必须要消除。市场需要的是公平、公开、透明的竞争,价格机制需要竞争来形成,而不是人为制定。“有利可图就进去,无利可图就出来。”无论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的现象,都可以靠市场机制去弥补。
    破垄的同时是国有企业改革。那么,在竞争性市场建立的过程中,该如何看待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呢?
    “作为发展中大国,没有国有企业不行,但对国有企业应有所限制,要厘清哪些行业、在什么程度需要国有企业,或者说需要国有经济进行控制。”罗仲伟分析说,“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一定不会是在一个起跑线上,因为二者功能不同。国有经济的首要功能是对反映国家意志的行业进行控制。哪些地方需要国有企业,其目的与功能是什么,都需要进行科学论证。民营经济更多的属性是通过竞争来活跃经济,私营企业更为关注竞争和效益,致力于通过技术、管理、制度、商业模式的创新获得效率。”

简政放权与职能转变

    在竞争性市场建设中,近期简政放权继续迈出坚实步伐。
    近日,国务院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8个子项。这是本届政府第五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重点突出生产经营领域,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如何看待简政放权对建立竞争性市场的重要意义?在建立竞争性市场中又该如何界定政府的职能边界?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我们在谈及竞争性市场时,如何看待政府宏观管理职能?
    罗仲伟认为,国家意志应更多通过市场调节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来体现,这是未来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向。
    “观念上的改变更难。我们正在强化按市场规则办事的观念,但真正形成竞争性市场,还需要一个过程。从去年到现在,简政放权一直在继续,这也需要一个过程。未来简政放权是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无所作为。”他认为,政府应该成为服务型的政府,要维护市场公平,促进行业间利润的公平化。
    罗仲伟指出,未来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要削弱,市场的资源要素是在运动过程中配置的,按照市场的价格信号来配置一定是最优的。一个顺畅有秩序的市场,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也使整个社会处于低成本态势之中。但对政府而言,维护市场公平的职能要加强和理顺,而且一定要公开透明。
    “目前相关行业政策对经济的干预较大,未来‘政策市’要弱化。”罗仲伟指出,对于企业,国家政策要有普惠性。国家层面导向性的政策要充分论证,但具体的决策应依据市场调节,让企业自身去做。
    “进一步减政放权后,未来可以考虑加大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作用和空间,这样既可以加大市场监管,企业也可以反映自身诉求。”罗仲伟建议。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