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4-12
2014-04-12 第A02版:评论 大 | 中 | 小 

粮“市”: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499
    同样,“从市场供应来看,粮食价格比较稳定,没有像过去的那种大幅度变化。价格即使有波动,也不会是大的波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丁声俊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预测道,由于去年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增加,新的经营方式的发展,如家庭农场,粮食合作社,城市工商企业下乡等,对今年的粮食增产实行科学的耕作方法和管理都很有利。“所以预期来看,2014年粮‘市’走势将继续乐观。”

稻谷市场有待理顺

    值得注意的是,有观点认为,无论从供需基本面以及政策面来看,小麦市场价格长期上涨的主基调不变,但随着小麦市场化的推进,其价格波动空间以及频率的不确定性加大,这将加大粮食企业把握市场行情的难度和市场经营风险,挑战中蕴藏机遇。郑宇洁则认为,随着小麦市场收购主体的多元化以及饲料用粮总体上增加的趋势,小麦交易市场逐渐活跃,政策托市收购逐渐退出市场,政策对小麦行情的影响逐渐变弱。
    “托市收购政策虽然有利于保障农民收益和种粮积极性,但是也使其惜售心理加剧,导致市场流通受阻,同时,优质小麦数量也有限。政策退出市场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市场的良性运作,企业也可以降低收购的成本,有望更好地发挥市场价值规律作用。”郑宇洁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
    除此之外,玉米市场也问题渐显。众所周知,谷物的需求来自粗饲料(尤其玉米)的需求,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玉米临储相当可观,不过由于生猪存栏规模较大,猪肉价格不会大幅上涨甚至是下降,这对玉米的消费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面对玉米市场与猪肉价格下降产生的这种连锁反应,丁声俊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建议道,国家要做好猪肉收储措施,使其价格不至于下降,确保养殖业不下滑,从而保证玉米的需求量。
    另外,玉米的加工业要向高效益、综合利用的方式来发展。“转换发展模式,不要只是粗加工、低水平地重复。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产业结构。走生态、高效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丁声俊说道。

流通、存储、粮食安全仍需把关

    粮“市”离不开粮食的运营和质量的把关,在粮食运营的生产、流通和储存3个方面里,从粮食市场角度来看,流通和储存仍面临挑战。
    郑宇洁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举出储存方面存在问题的例子,“比如某国企旗下子公司‘转圈粮’现象频发,子公司人员贪污腐败,甚至接连发生火灾事故,这些都暴露出国家粮食储存存在的问题。”
    粮食流通方面也存在诸如粮食流通渠道不通畅的问题,一方面导致粮价高,加工企业成本压力大;另一方面,库存粮高企,陈粮次粮难以出库;大米走私现象也时有发生,对国内大米市场造成冲击。“要改善局面,政府应更多的采取市场化的手段调节粮食市场,引入竞争监管机制,加强对粮食进出口管理。”郑宇洁建议道。
    在谈及目前粮“市”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时,李国祥表示,“最突出的问题是有些地方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没有安全风险意识。”他指出,地方上不仅出现推卸粮食安全的责任,造成劣质土地代替优质农田现象也时有发生。
    郑宇洁也有着同样的担忧,“政府对乱占耕地以及抛荒现象要加强重视,促进土地流转,提高耕地利用率,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要提高粮食安全的风险意识,积极探索粮食目标价格机制,在保护农民积极性的同时又不扭曲市场。能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强流动环节的能力。”李国祥建议。
    对于企业而言,采取订单生产模式,与农民签订协议,保障农民收益并督促、监管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甚至生产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产品等,“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稳定性并保障农产品质量。”郑宇洁说道。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