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5-03
2014-05-03 第B01版:发展 大 | 中 | 小 

改革越深入越需要新的政策工具

作者: 张晓朴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139
    
学人简介: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
内容辑要:
    要有效避免改革陷入口水战,需运用成本—收益分析、定量影响测算(QIS)、压力测试等方法,前瞻性地作好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真正做到积极有序。

张晓朴
    改革越是进入深水区,越需要新的政策工具。从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看,往往注重于定性分析,缺乏量化判断。正方观点一二三,反方观点ABC,孰轻孰重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难以拿出令各方信服的方案。
    对此,个人认为,要有效避免经济金融改革和政策制定陷入口水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运用成本—收益分析、定量影响测算(QIS)、压力测试等方法,前瞻性地作好改革中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全面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真正做到积极有序。具体来看:
    ——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把握好改革的推进强度。
    利益调整是各国政府推进改革时面临的共同难题,而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就反映了国际上在推进公共政策可衡量性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成本—收益分析是通过考量一项政策的直接收益与成本、间接收益与成本,综合评估政策可行性并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例如,对于城镇化这项影响广泛的重大规划,就可以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法,匡算比较其直接间接、近期远期的成本和收益,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推进路径。
    成本—收益分析一般包括4个步骤。一是确定某一政策的影响或结果,并针对不同群体将这些影响或结果分为成本或收益。二是赋予不同成本与收益货币价值。三是鉴于有些政策的影响要在较长时期体现,需要运用一些参数(如贴现率)来平衡当前的价值与未来的影响。四是综合比较不同政策直接与间接、眼前与长远的成本和收益。
    ——引入定量影响测算机制,拿捏好改革力度。
    定量影响测算,通过测算和比较不同改革方案对关键经济或社会变量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帮助决策者准确把握不同改革方案的影响程度和可预期后果;另一方面,可以厘清改革影响的传导机制与关键环节,强化改革的过程控制。也就是说,定量影响测算可以探测前方的“水深”,指导下一步改革的迈进方向与步幅。
    ——善用压力测试,管控好改革风险。
    压力测试是贯彻底线思维的合意工具。1999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起的金融部门评估项目(FSAP),首次将压力测试纳入衡量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工具箱,用来评估各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就使用层次而言,压力测试可分为自上而下的宏观方法和自下而上的微观方法。自上而下是将所有测试对象视为一个整体,集中进行测试,如判断经济增速的波动对就业的影响。自下而上则是指先在微观个体层面进行测试,然后汇总得出整体结果,如房地产价格变化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