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5-03
2014-05-03 第B05版:前沿 大 | 中 | 小 

热点评论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602
    结合近期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基调等话题,我们推介一组新华社的报道。从报道看,机构、专家的分析和建议虽然各有侧重,但都表露出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耐心、信心和期待。——编者

政策调整不太可能骤然放松

    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后,市场热议中国的政策动向。海外观察人士注意到,在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经济金融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兼顾下的定向发力,成为中国经济调控的新特点。
    英国《金融时报》近期刊发专栏文章说,中国更加持续的政策调整正在开始,意味着应对经济放缓的对策将会陆续出台,但不太可能出现大手笔的刺激或骤然放松。《华尔街日报》也刊文指出,中国的政策不同以往,决策者在避免过去的大规模刺激。
    中国美国商会副主席、政策委员会主席莱斯·罗斯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所谓“微刺激”措施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直击中国经济领域的不平衡、不平等问题,目的在于造福那些从以往增长中获益较少的社会群体和经济部门,这有利于提升增长质量。

增速“区域性分化”使发展更协调

    今年一季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上延续了过去6年来中、西部地区增速快于东部地区的态势,同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有分析认为,经济增速区域性分化,恰恰增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吸引下,浙江、江苏的一批制造业企业向安徽等地转移。今年一季度,安徽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位居全国第一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中西部投资和工业增速比较快,与东部地区转型和调结构紧密相关。由于成本原因,东部地区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中西部,使中西部接续了东部前些年快速发展的势头,增速快于东部。“这种变化使得区域发展更加平衡,中西部地区发展得快一些,也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回旋余地。”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产业转移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增长动力。而且,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发展空间相对较大。此外,中西部地区本来的基数较低,增长也会相对快一些。中西部地区的较快增长有利于全国稳增长,同时,作为劳动力输出的源头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快一些,有利于农民工就地就业。
    潘建成认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会使整个中国经济的效率提高。未来东部地区应当主要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比如人才优势,避开土地、能源等资源劣势,更注重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国实现现代化,要靠东部来引领,东部要为全国提供示范作用。所以,对东部的要求不是更低了,而是更高了。

很多企业愿意赴华投资

    4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措施,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
    伴随着中央政府简政放权举措的步步践行,市场活力再启,中国整体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
    美中企业家商会会长孙文铁告诉记者:“简政放权后,很多审批取消了,成本节省了,办事容易了,加上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我们很多会员企业都愿意赴华投资。”
    中国美国商会法律委员会联合主席夏尊恩认为,中国的简政放权措施实际上也是一种“刺激”措施,这有利于外国投资增长。

改革有助于守住稳增长的底线

    瑞银集团近期发布《改革驶入既定轨道》的研报说:“(中国)多项改革措施已经推出,未来将有更多的改革措施陆续出台。我们认为,近期的改革并不会拖累而是会有助于中国经济守住稳增长的底线。”
    瑞银集团在研报中分析,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决策层公布改革措施的频率显著提高,重点领域包括价格、国企、金融和财税改革。未来中国政府还将加大融资渠道改革,加快推进轨道、城市基建、农村和高速公路、棚户区改造、新能源相关项目,同时,进一步降低小微及民营企业进入服务业门槛等。

稳增长关键是稳投资

    4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向社会资本开放。这些举措有怎样的意义?如何理解这样的决定?怎样才能落实这些举措?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
    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季度GDP增长率为7.4%,虽然仍在合理增长区间以内,但是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徐洪才说。
    徐洪才认为,一季度经济下行主要来自投资增速下降过快,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过快。
    徐洪才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在居民收入没有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是难以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提升的;出口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尤其在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稳、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减弱的情况下,出口很难给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因此,“稳增长”的关键仍然是“稳投资”。
    徐洪才表示,“稳投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增加投资”,而是通过增加对某些领域的投资,来优化投资结构,进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新增投资重点应向公共性、民生性和战略性领域倾斜,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真正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徐洪才说。
    在谈到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建设时,徐洪才说,各地要增加城镇污水管网、城际路网、通讯网络的投资,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提高最低社会保障标准,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最低工资水平,增加医疗教育投入。这类投资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也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政府与其他参与者合理分担风险和共享收益的机制
    在谈到国务院要求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问题时,徐洪才说,在新的形势下,不能再走政府主导投资的老路,这容易加剧产能过剩和导致经济结构扭曲。“要激发市场投资活力。政策着力点是继续简政放权,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让企业选择投资和产业发展方向,盘活民间资本存量,激发市场活力。”
    徐洪才建议,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打破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一些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由于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要创造一个能够吸引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积极参与投资的良好环境,建立一个政府与其他参与者合理分担风险和共享收益的机制,否则,难以保证这些需要增加投资领域的资金到位。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