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6-14
2014-06-14 第A02版:评论 大 | 中 | 小 

定位中高端,瞄准发力点

作者: 张晓哲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470
一周宏观经济述评

张晓哲
    本周,今年前5个月外贸数据出炉,有喜也有忧。据海关统计,当期,我国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2%,其中,出口下降2.7%,进口下降1.6%;贸易顺差4366亿元,收窄13.6%,几大核心指标均有所收缩。
    好消息来自5月份当月数据。我国进出口总值由前4个月的下降3.1%转为增长1.5%。值得一提的是,稳出口政策效果显现——出口1.2万亿元,其中前4个月的下降4.8%,5月份则增长了5.4%。这与基数因素、欧美经济回暖提振外需也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负增长的进口数据也需要关注。5月份进口0.98万亿元,下降2.9%。这背后,不难看到大宗商品进口均价跌、量未减的影响,而内需仍相对乏力,则是前段时间的延续。
    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世界银行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判断。按惯例,IMF每年都会与美国、英国、中国、欧元区和日本五大系统性经济体进行一对一的政策磋商。在今年的“年度体检”中,IMF方面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出现增速放缓,但仍有望实现7.5%左右的增长。来自世界银行的报告也预计,2015年和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分别为7.5%和7.4%。
    7.5%左右,意味着仍然是中高速增长,但这更多体现出从“中高速”到“中高端”的深意。6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时强调,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一方面,“中高速”是结果,“中高端”水平的发展是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而粗放发展下的能源资源已难以为继,与越来越多金山银山并存的,是越发鲜见的绿水青山。这些都说明,要实现“中高端”水平的发展,必须转型——生产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低效到高效,从劳动力密集的“中国制造”向技术密集的“中国智造”转变,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是“中高端”的应有之义。
    另一方面,“中高速”的增长目标也恰恰在为改革争取时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离不开生产方式的变革,离不开政府与市场角色定位的转变。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内生动力的增长,是本届政府的重要改革思路之一。“中高速”增长之下,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改革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
    在这样的思路下,中高速增长离不开一系列政策“微刺激”,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6月9日晚间央行宣布,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继4月底对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后,央行二次定向降准。
    相对于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好处在于目标集中,精准发力,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用力过猛”。此番降准,依旧瞄准“三农”,扶持小微企业,试图解决长期以来存在其中的融资难题。然而,由于担保和信用评估机制缺乏,“三农”产业和小微企业不作为优先贷款对象实属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因此,定向降准能否真正起到扶持“三农”产业和小微企业的效果,仍有待观察。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必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宏观调控努力的方向。两次定向降准便是货币政策方面的有益尝试。在坚持区间调控中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精准发力,方能有的放矢,命中靶心。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