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6-21
2014-06-21 第C02版:生态文明周刊 大 | 中 | 小 

北京出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专家建议实行全链条监管

作者: 白雪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463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公布《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材料管理处处长薛军介绍说,为满足建筑节能发展形势要求,北京市对2001年出台的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于今年6月3日经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预计今年8月初颁布实施。
    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称,北京市将选取占全市公共建筑总面积70%以上的较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电耗降低12%,作为“十二五”公共建筑节能目标的实施方案。据北京市房屋全生命周期平台信息统计,3000㎡(含)以上且公共建筑面积占该单体建筑总面积50%以上(含)的民用建筑将纳入能耗限额管理范围。

    《管理办法》更加全面、系统、实用

    2001年《北京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版本,在13年之后进行修订,在谈及个中原因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秘书长朱丽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我国建筑用能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而旧有建筑节能比例较低,新建建筑如果不能做到节能,能源消耗将会逐渐增大,所以制定《管理办法》尤为迫切。”
    对此,中投顾问项目总监朱文嘉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民用建筑节能市场发展较快,特别在雾霾频发后,公共、民用建筑更注重节能减排工作,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能电器的使用也促进了该工作顺利开展。不过,北京地区燃煤占比仍需下调,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园区仍需整顿,落后产业的外迁工作需尽快落实。《管理办法》实施可有效快速解决上述问题。”
    “《管理办法》与2001年的老办法相比,一方面,对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更加全面、系统、实用,建筑规划、建材选购、建筑施工、能耗管理等各项工作可有效协调,推进能耗减排;另一方面,将促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更受欢迎,政府层面鼓励居民积极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朱文嘉说。

搜集信息是限额管理“第一步”

    《管理办法》规定:集中供热的新建和既有建筑改造项目的供热计量装置均由供热单位采购并指导安装,对已验收单位按热计量进行收费的,用户可以按照基本热价缴纳采暖费。同时,加强民用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对重点公共建筑实施能耗限额。    关于重点公共建筑的范围,朱文嘉表示,“重点公共建筑是指建筑面积较大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这其中大型商业广场、医院、写字楼、科教馆较为常见,也是此次建筑节能管理的重点对象,安装实时能耗监测设备、定期抽查能源使用效率、严格制定能耗限额负责人等举措能帮助节能工作开展。”
    “实行限额管理是大势所趋。以前强调增量节能,重点在少增加多少,而现在更注重多减少多少。”同济大学教授、住建部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龙惟定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建筑能耗监测平台,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监测每个建筑的实际能耗,这样可收集到每个建筑的数据。这些数据可用来了解实际能耗情况,同一种类型建筑平均下来的数据就是能耗限额。如果能耗高于这个限额,就要采取一些措施。”
    据悉,《管理办法》中规定,重点公共建筑单位的实际能耗高于年度能耗限额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不执行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规定的,由相关节能管理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制定能耗限额要考虑到不同建筑的要求,比如公共建筑中大型的办公楼,设备不同,建筑能耗差别就很大,在一些金融机构中显示器24小时持续工作,能耗就会很大。”龙惟定强调。
    同时,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正组织相关单位,在北京16个区县以及亦庄开发区全面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基础信息采集工作。
    “能耗管理基础信息是实施能耗监管的前提,也是建筑节能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其包含内容广泛且实用,各县区产业园区、工业厂房、民用住宅的基本能源情况,各区居民能源利用方式、能源消费明细等内容都至关重要,信息收集工作完成后将共享共用,促进各区之间大力协调、完成节能减排工作。”朱文嘉说。

应采取全链条监管模式

    目前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工作在有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供暖是北京市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龙惟定表示,“新建建筑的供暖采用的是分户计量,按需收费,鼓励大家节能。但是很多老建筑集中供暖,造成资源浪费。改造这些建筑的阻力是来自于热力公司,按平方米收费对于热力公司是‘旱涝保收’的。”
    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龙惟定认为,“一方面,开放市场,变成市场化模式,第三方投资。另一方面是加强监管,建立节能管理办法。”
    朱文嘉表示,规则制定固然重要,能否落实才是关键。“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经常遭遇普通居民、物业公司、地产开发商等多重阻挠。因而在经济利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之间寻找平衡点是工作核心。”
    此外,在民用建筑管理过程中,也可借鉴国外经验。朱丽表示,“首先,我国已经在借鉴国外的监管模式,从建筑规划到设计过程、建筑的实施过程、建筑的运营管理过程,建筑的销毁过程中如何降低能耗,从建筑开始到建筑消亡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其次,基于建筑的实际运营来监管能耗,而不再基于理论结果。再次,配套体系的完善,比如窗户的性能是否能满足节能要求,墙体的保温、地板、防水、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栗德祥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德国的被动房就是很好的案例之一。”
    据悉,“被动房”是建筑节能理念和各类技术产品的集成,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使采暖消耗的一次能源不超过15千瓦·小时/平米的房屋。栗德祥表示,如此低的能耗标准,是通过高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和可再生能源得以实现。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