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8-02
2014-08-02 第A02版:评论 大 | 中 | 小 

打破户口樊篱,让每个城镇都能逐梦

作者: 李杨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664
李杨

    本周,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涉及建立统一城乡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这其中,取消农业户口广受关注。城乡居民“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意味着在我国实行多年的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和人们“说再见”。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仅城乡差距大,区域之间发展也不均衡;户口本上附着的过多福利,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此外,不同群体之间利益诉求差距较大,协调起来有难度。这些都决定了,户籍制度改革过程将面临许多考验。
“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意味着今后“城里人”和“乡下人”的身份区别将不复存在。但是,多年来的城镇化进程告诉我们,从“暂住证”到“居住证”,从“乡下人”到“城里人”,从“外地人”到“本地人”,任何一个过程都绝非是改变一纸证明那么简单。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户口本所附着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福利”,才是人们心之所向,也是改革首当其冲的考验。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这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且财政收入水平不一的地方政府,有没有能力在短时期内,为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提供包括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则需要区别对待,稳妥推进。
    有一位学者曾将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市民化的过程,生动地比作“乘电梯”——作为一种高层建筑的公共服务工具,理论上电梯应该对所有人开放,但如果使用人数过多,就会带来拥挤、楼层停靠频繁而运行缓慢、梯内空气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如何搭上电梯,并且找到令自己和他人都舒适的“位置”,这既取决于个人努力,也与“管理员”的水平不无关系。
    此次《意见》明确,将重点解决“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员落户问题”。未来,看得清发展趋势、有一技之能、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外来务工者,可能将优先从户籍制度改革中尝到甜头。
    而对于各地管理者而言,一方面,如何借助科学的管理手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既让这部“电梯”容下更多人,又不至于降低服务水平,使得乘坐者感觉舒适。另一方面,还要弄清楚管理所需要的钱从哪里来,由谁负责等诸多问题,这一考验,应属必答。
    与此密切相关的另一个考验在于,取消“户口性质区分”后,与原有户口捆绑的“权益”何去何从?
    户籍的作用是人口及其信息管理,但实际影响远不止此。一方面,打破现有“乘电梯”的格局,为改革增添了难度;另一方面,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暂未实现的前提下,农民依法拥有的承包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被多数农民工视作一条“退路”和一份“保障”。这一点,从曾经发生在某些城市的农民工不要城市户口中,能看见该群体心中的普遍“顾忌”。
    相关改革不仅要在这些权益的弃与留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利益,还涉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逐步减少农民数量、实现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
    户籍制度改革,必须跳出户籍看改革。一个显见的问题是,今后,城市规模越小,申请落户越容易、所受限制越少;但与此同时,至少在现阶段,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仍比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高出很多。
    在我国当下发展阶段和城市格局下,如何平衡大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与“落户门槛”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也成为一个不小的考验。
    在我国,城市越大,功能相对越齐全,产业聚集度越高,优质资源也相对更加集中,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务就更加健全,由此,吸引力也越大。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近日表示,从国外经验来看,很多著名大学都分布在中小城市,而且这些城市也因此而闻名,而在我们国家,这种情况是少见的。
    因此,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吸引力,不仅是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涉及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命题。未来,要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让每一个城市和小城镇都有人向往,有人逐梦,这对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来说,重要且迫切。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