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8-02
2014-08-02 第B06版:城市社会 大 | 中 | 小 

大学生做公益“落地”是前提

作者: 崔立勇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127
城市风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崔立勇

    当陈光标、潘石屹因为捐助吸引公众目光的同时,中国的公益却在背后悄然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创新、可持续、高效率、年轻化……公益逐步告别“爱心泛滥”的阶段和负面事件的影响,以更加丰富和健康的形象示人。
    日前在天津举行的康师傅创新挑战赛决赛现场,评委对诸多来自大学生的公益项目感到惊喜。据了解,该活动收到来自海峡两岸的公益提案1679份,与往年相比,内容仍然集中于环保、教育、弱势群体关爱、文化保护等领域,但是在连续五届担任大赛评委的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看来,来自高校的公益项目的质量逐年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在比赛现场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公益项目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涉及的领域还是具体的方式,已经没有明显的差异。他提醒,大学生做公益瞄准四大关键词,可以事半功倍。
    第一,深入。高华俊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益团体开始关注特殊人群,包括失独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等。然而,这样的公益项目需要长期和扎实的工作作为基础。
    他以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项目举例说道,作为世界上患病人数急剧上升的病症之一,其病因在医学界尚无定论,自闭症儿童的具体情况也存在不小差异。他说,统计显示全国范围内此类的公益组织超过700家,预计总量在1000家左右,其中绝大多数的公益组织由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或亲属建立,“外人”的参与较少。
    “无论是失独家庭还是自闭症儿童的家庭,都有硬硬的‘壳’。”如果不能做到非常专业和非常亲近,很难能够进入他们的世界而给予帮助,他解释说。
    第二,执行。高华俊说,在设计公益项目的时候必须以“可以落地”为最重要前提。他强调,公益项目需要从社会的具体需求出发。公益项目应该考虑到资金的来源、团队的运行、地域的特点等诸多因素。“如果一个公益项目,其中80%能够执行,而20%无法达到,那也是没有意义的。”
    第三,重点。高俊华说,当公益项目的负责人被问到“哪个环节最重要”的问题时,很多负责人“都很重要”的答案并不合格。他说,做公益项目需要找出最关键的环节,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解决某几个重要问题。想得太多、太全而又缺乏条理往往造成公益项目受挫。
    第四,专业。高俊华说,公益项目不能仍旧定位于“好人好事”,而缺乏专业的团队和技术支持。他举例说,养老需要根据时代特点采取科学的方法,如果按照过去中国传统伦理的“孝道”,显然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高俊华告诉记者,很多人着手公益往往来自于受到某种触动或启发的机缘巧合,而在这之后,吸取成功公益项目的经验和听取专业的意见是必经之路。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