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8-02
2014-08-02 第C01版:生态文明 大 | 中 | 小 

解决垃圾回收并非提高“素质”那么简单

作者: 文天晓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293
观潮者说

文天晓

    说起“垃圾”这个词,想必大家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剩饭剩菜、牛奶盒、饮料瓶、塑料袋……的确,每个家庭每天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很早之前,“垃圾分类”这一概念就被提出,将垃圾进行分类,可以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也便于有害化垃圾的专业处理。
    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现在,14年过去了,似乎效果并不明显,垃圾分类为什么这么难?
    从国家层面来说,合理的垃圾分类不仅能节约国家财力,减少浪费,更能让垃圾得到合理消化,缓解垃圾围城的现状。就目前来看8个试点城市尚且效果不明显,更何况其他城市?垃圾分类为何总是知易行难,普及知识容易,行动却往往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难道真是我国人民素质低吗?
    其实不然,就拿笔者所在小区来说,很多居民早上投放垃圾的时候,都是按照餐厨、可回收、不可回收这几个垃圾箱上的标注进行投放。但是垃圾车开始清收垃圾的时候,却是一股脑儿的将所有垃圾桶里的垃圾倒进一辆垃圾车。而在笔者居民区附近的“垃圾分类转运站”呢?虽然与其他垃圾转运站比多了“分类”二字,外面也站着几个分类用垃圾桶,但里面的景象却与普通垃圾转运站比别无二致。一个两米见方的垃圾集装箱嵌在地下,不时有环卫工人倒入收集的垃圾,未作任何分类。
    加强国民垃圾分类的知识和理念等软件建设,让人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和意识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垃圾后续处理的硬件支撑,软件再好,也终会“疲软”。很多地区在最开始积极几天之后,会出现意识倒退,重新归于垃圾混放,就是因为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政府应首先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硬件设施,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有运行的平台载体。
    垃圾回收是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的,包括回收、清运、中转、焚烧。而对垃圾进行分类在任何环节都相当重要,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其他几个环节的分类便意义寥寥。而垃圾清运和中转也是个容易被忽视但相当重要的环节,现在的混运与中转,一方面打消了源头垃圾分类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使垃圾焚烧变得困难。
    如果我们做好了终端和中端环节,垃圾源头回收的努力便会变得更有成效。首先要设立简单、易懂、易记、易操作的一般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并配置以相应的分类回收垃圾桶;其次要开展大规模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最后要加强监督,对不按要求投放垃圾的行为可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不得不承认,当我们过分强调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的时候,其实是在掩盖我们垃圾分类推行方面存在的不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新加坡,可回收垃圾被分为玻璃、纸、塑料制品、金属四大类,每类回收物又被细分成几种具体的垃圾,比如,纸被分为报纸、杂志、书籍、包装纸。分类后的垃圾可以与后端处理对接。对违反规定乱扔垃圾者处以500新加坡元的罚款。
    从这些经验来看,首要一点是垃圾分类细致清晰,居民知道什么垃圾放在什么位置。其次是分类垃圾和后端处理能够衔接。最后是违规者要受处罚。垃圾分类是要节约资源,而不是摆几个分类垃圾桶玩概念,赶新潮,更不是走形式浪费社会资源。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