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8-21
2014-08-21 第A04版:环球经济 大 | 中 | 小 
“山地之省”携手“山地之国”绿色发展提速生态文明

贵州要当“东方瑞士”

作者: 吴承坤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267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吴承坤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出《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要把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高度融合,在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大胆实践、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
    近年来,贵州省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举措,初步形成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制度体系。比如,贵州连续举办四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并于2013年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成为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在前不久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上,在“山地之国”瑞士和“山地之省”贵州之间,产生了“发展的化学反应”。在“山地经济、绿色发展”的主题论坛活动上,200余名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围绕相关主题开展交流对话,共同探讨应对生态安全挑战的对策,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向绿色要发展红利

    瑞士联邦议会联邦院议长汉纳斯·格尔曼表示,中瑞建交以来,双方关系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国已经成为瑞士在全球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今年7月1日,中瑞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这不仅是两国经济关系的一座里程碑,更为加强瑞士与贵州的合作开辟了广阔空间。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举办,对加强生态文明交流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洁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才能确保人民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生活。我们要携起手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为中瑞两国人民谋求更大的福祉。”汉纳斯·格尔曼说。
“今天的对话为贵州学习借鉴瑞士经验创造了难得的机会。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让瑞士发展的现代理念更多地在贵州落地生根,让瑞士优势产业和企业更多地在贵州携手发展,让瑞士生态环保先进技术更多地在贵州嫁接运用。”贵州省省长陈敏尔指出,贵州与瑞士虽然空间距离很远,发展差距较大,但在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交通区位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说瑞士能对地理决定命运的论调说“不”,那么贵州也有可能通过学习借鉴努力建设“东方瑞士”。
    陈敏尔介绍说,这些年来,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立足山地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主动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现在,贵州人民越来越懂得“绿”、爱护“绿”和用好“绿”,向绿色要发展红利。
    中国贸促会负责人表示,瑞士产业结构先进,化工、医药业、旅游业、金融业发达,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面。贵州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产业结构与瑞士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双方合作潜力巨大。中国贸促会将充分发挥国际联络广泛的优势,进一步促进中瑞工商界的交流合作,支持贵州与瑞士在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为双方企业在经贸信息交流、项目对接洽谈、政策资讯等领域提供更加务实的服务。

生态旅游前景广阔

    《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指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结合100个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打造黄果树、龙宫、荔波、梵净山、赤水、万峰林、雷公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这种非能源密集型的形式,意味着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破坏,不会污染和消耗自然资源,并且在运营过程中不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山地一般指海拔1000~1200米以上的地区。瑞士英格堡市Titlisl旅游公司总经理弗雷德里克·菲塞尼希认为,随着山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3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如何更好地对旅游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二是社区民众如何参与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如何履行义务;三是如何在做大旅游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
    贵州省旅游控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三旗表示,贵州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很丰富,全省有61%的土地为喀斯特地貌,居住了49个少数民族,平均海拔1100米,山地面积达92%,是山的王国。拥有这些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使得贵州山地生态旅游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瑞士圣加伦大学旅游服务管理教授克里斯蒂昂·莱泽表示,瑞士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探索,可以为贵州提供有益借鉴:识别及开发能够刺激潜在客源市场需求的景点;根据平均需求来规划基础设施和提供服务,并分配相应的配套区域;让当地企业参与进来,同时要避免政府给开发者造成过多的影响;为开发引入资本;确保各协作组织对开发的合理控制和对市场的合理定位;通过优化资源,提高能源效率来节约成本,打造目的地优质形象和良好声誉。
    贵州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张晓松认为,对于贵州来说,发展旅游业是最好的战略选择,因此当地正在建设贵州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创新区,同时也在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等。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向,只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方法,持之以恒我们就能成功。

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

    瑞士环保署署长布鲁诺·奥伯勒坦言,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瑞士也曾饱受环境污染之苦。19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时代的开始,大量树木被砍伐作为燃料使用,导致瑞士没有了森林,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瑞士政府颁布了非常严格的《森林保护法》,该法案成为瑞士历史上第一个环保法规,它及时有效地制止了人们对森林的盲目砍伐和破坏。如今,瑞士已成为全球最绿色的国家之一,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这得益于这些年瑞士各级政府制定的全面详细的环保法律法规,并实行严格的执法手段。
    如何在发展好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绿水青山?布鲁诺·奥伯勒表示,瑞士的发展给出了启示——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力度;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筹集环境保护投入资金;制定详细的环保法律法规,建立可靠的监管机制;积极动员企业和公众投身环保。
    对此,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表示,贵州和瑞士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两地的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呈现出美好的前景。贵州把瑞士当老师,与瑞士加强合作、努力打造“东方瑞士”的决心、诚意很大;瑞士加强与贵州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携手绿色发展的决心、诚意也很大。双方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许多领域达成共识。只要把“中瑞对话”坚定不移地办下去,就一定会一步一个新台阶、一年更比一年好,共同赢得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更大成果。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州长廖飞认为,拥有丰富文化资源、优美生态环境的黔东南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工业化和城镇化曾经造成一些地区的环境破坏和文化断层。
    黔东南是否能避免这样的“怪圈”?廖飞表示,他们正在依托生态和文化两大核心竞争力,探索与生态文明相容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
“我们正在摆脱发展工业的路径依赖。跳出能源和矿产,从农业和文化旅游业中挖掘工业潜力。依靠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促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廖飞表示,目前,在审美导向上,黔东南在探索城镇化道路上追求生态与文化相结合,建设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在价值导向上,黔东南追求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黔东南注重保护原有的文化生态。
“与生态文明相容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不仅意味着新的发展方式,也意味着新的商业模式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廖飞表示,不久的将来,随着黔东南进入高铁时代,生态和文化的核心优势越加凸显,驱动与生态文明相容的产业变革,前景更加广阔。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