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8-26
2014-08-26 第A03版:能源 大 | 中 | 小 

煤企脱困的那些事儿

作者: 魏北驹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306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魏北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煤炭经营监管办法》(下简称《办法》),鼓励有条件的煤炭企业直销,鼓励大型煤矿企业与耗煤量大的用户企业签订中长期直销合同,禁止低价倾销等行为。《办法》将于2014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近期有关部门为煤炭产业脱困所做的多项重要工作之一。
    当前煤炭行业有多困难?单从一组数据就能看出倪端。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已有9个省份出现煤炭的全行业亏损,36家大型企业中有20家企业亏损,9家企业处于盈亏边缘,全国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70%,一半以上的企业出现了减发、欠发、缓发职工工资的现象。
    “煤炭经济下行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从今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的情况看,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短期内难以改变。”这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上月举行的2014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上提出的观点。当前煤炭价格处在2007年以来最低水平,且这一轮的低迷已持续两年之久,这使得许多业内人士都对王显政的观点表示认同。

    价格下跌影响节能减排

    另一方面,煤炭价格下跌使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不断向下游行业倾斜,去年我国煤炭总产量36.8亿吨,用于发电、冶金、建材和化工的煤炭占比分别为56%、17%、16%和6%,合计95%,意味着绝大部分收益都相应转移到这些高耗能行业。同时钢铁、建材、化工行业都属于产能严重过剩、需要抑制发展的产业,转移到这些行业的收益会客观上延缓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煤炭的价格持续走低会导致一些耗能企业对节能的不重视,更加依赖于低价的煤炭资源。”长期低煤价运行造成煤炭企业收入减少,一些企业为压低日常运维成本,直接缩减企业在安全生产维护和环境治理方面的日常投入和未来投资规模,这将给未来埋下隐患。因此煤炭价格下跌反而不利于节能减排、煤炭减量替代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政策的实施。急需各方共谋减产“煤炭行业整体疲弱、价格低迷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供求的不平衡。在煤炭供不应求时代,煤矿超产是行业的常态。而现阶段,遏制煤炭超能力生产不仅是出于安全需要,更是为扭转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周大地表示,煤炭开采业本身具有生产弹性大、超产能生产容易的特点,客观上比其他行业更难以抑制产能过剩。而当前我国的煤炭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使这种供需失衡加剧,急需各方共谋减产。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6月,内蒙古全区煤炭产量为4.51亿吨(调度数),同比减产4642万吨,下降9.3%。这期间陕西省煤炭产量为2.11亿吨,同比减少1238万吨,下降5.5%。云南省煤炭产量为2917万吨,同比减少2010万吨,下降40%。而1~6月,山东省累计产量为7804万吨,同比增加414万吨,增长5.6%。山西省累计产量为4.78亿吨,同比增加932.1万吨,增幅1.99%。
    就此,一些地方表示,如果减产,必须由中央层面统一落实,否则很难达到效果。“单让区域减产,谁减谁死。”
    另一方面,各特大型煤炭企业之间的生产情况也不尽相同。今年前6个月,中国神华商品煤产量为1.55亿吨,同比下降2.1%,中煤能源商品煤产量却同比上升2.8%,达到6048万吨。
    业内人士表示,要压减煤炭产量,须靠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靠市场调节,一方面靠政府引导,而政府引导的政策还包括严禁超产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事实上在今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就提出了帮助煤炭行业脱困的产业路径: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契机,加快淘汰能源行业落后产能,着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稳妥推进煤制油气产业示范,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按照最严格的能效和环保标准,积极稳妥推进煤制气、煤制油产业化示范,鼓励煤炭分质利用,促进自主技术研发应用和装备国产化;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优化结构、扶强限劣,综合施策、挖潜增效,分质利用、抓好示范的方针,推进山东、陕北、蒙东、宁东、新疆、云贵等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等。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管理总局在此问题上更是态度强硬。7月24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在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县委书记座谈会上表示,对50个重点县目前尚存的1700余处年产9万吨以下小煤矿,一定要下决心关闭。
    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全国煤炭行业脱困工作会议提出,严格控制超能力生产、限制不安全生产、化解产能过剩、加强行业自律等要求。与会方包括各产煤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煤炭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神华、中煤等中央企业有关负责人。
    据了解,神华已于上月宣布全年调减产量5000万吨、调减销售量6000万吨;中煤宣布下半年调减2000万吨煤炭产量,与原生产计划相比,减产幅度达20%。

    直销助力脱困

    将于9月1日正式施行的《办法》鼓励有条件的煤炭企业直销,鼓励大型煤矿企业与耗煤量大的用户企业签订中长期直销合同。这无疑是对煤炭企业的“雪中送炭”。提倡煤炭直销将减少煤炭销售中间环节,有利于降低煤炭企业经营成本。
    “用煤大户企业与煤企签订长期直销合同也是国际上惯用的方式,对稳定煤炭价格有积极的作用。”周大地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此前煤炭价格的不稳定让一些产煤企业与用煤企业很难签订中长期的直销合同,当前环境下《办法》鼓励直销的关键在于双方签订合同的细节商议。另一方面,新规的出台有望进一步消除煤炭行业贸易壁垒。
    2013年7月,实行了将近20年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实行了将近10年的煤炭经营许可证制度正式取消,但其长久以来形成的影响并未消除。《办法》鼓励具备条件的经营企业参与煤炭应急储备工作,培育对煤炭供应保障具有支撑作用的经营企业,将促使煤炭行业进一步开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办法》中的一些重要内容,或意在落实之前召开的全国煤炭行业脱困工作会议的精神,维护煤炭市场稳定、缓解部分煤炭企业亏损的问题。

    煤企减负政策频出

    为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一些资源大省(区)按照“清费”与“正税”并举和建立煤炭收费清单的要求,已启动涉煤收费、基金等各项改革,为煤炭资源税的开征铺平道路。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山西省于上月取消了煤炭稽查管理费,降低了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征收标准。明年起则计划取消煤炭工业厅为其11个事业单位向五大煤矿集团收取的服务费,以及煤运公路煤炭统一经销环节收费。改革全部到位后,吨煤成本将至少降低14元左右。
    这是继2013年和2014年分别出台煤炭救市“20条”、“17条”之后,山西省为煤企减负的又一重要举措,仅此一项就可以使山西煤企每年减负超过135亿元。
    山西某大型煤炭企业负责人对此表示,面临当前严峻的行业环境,煤炭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已经很难摆脱困境,此刻便需要国家层面、地方政府给予足够支持,让煤企轻装上阵、自主求生。
    同样作为煤炭大省(区)的内蒙古也于近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企业税费征收工作的通知》,对符合规定项目以及下调、取消的项目予以明确。下调和取消的项目包括:从2014年7月1日起,下调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标准,取消铁路“三产”部门向煤炭企业收取的“计划费”;取消无实质服务内容仅靠提供运输计划收取的综合服务费等。
    此外,陕西、四川也纷纷公布“涉煤收费清单”,展开了煤炭业清费大行动。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层面试图以资源税改革来带动整个行业企稳回暖。
    对于政府为煤企减负的政策频出,周大地表示认同,但他同时认为这对煤企脱困作用不会很大。“这两年单是动力煤价格每吨就降了300多元,减负真正省下来的钱相对来说是‘杯水车薪’,煤炭企业脱困还是要从自身入手,‘转型升级’不能只是一个口号。”周大地说,煤企脱困,不能过多依赖于外部环境的改善,而是要从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创新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