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8-28
2014-08-28 第A04版:环球经济 大 | 中 | 小 

亚行:亚太仍面临贫困挑战

作者: 杨川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104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杨川梅报道 亚洲开发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未来数十年,贫困仍将是亚太地区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为此,亚太地区应更加重视解决粮食安全和经济脆弱性问题。
    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改善了民生。从国际传统定义来看,极端贫困的标准按2005年的购买力平价计算,为每人日均收入或支出少于1.25美元,依据这一标准,若当前经济形势持续,到2030年,亚太极端贫困率可降至1.4%。贫困率低于3%即被视为贫困被消除。然而,亚行最新报告《2014年亚太地区关键指标》显示,日均1.25美元的衡量标准无法完全反映亚洲的极端贫困程度。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在该报告发布时表示,“在亚太地区的许多地方,日均1.25美元并不足以支撑最低限度的生活需求,亚洲各国的政策制定者有必要更全面了解贫困。”
    报告认为,全面了解贫困应考虑三大因素:一是亚洲贫困人口的消费成本,二是比总体价格水平增长更快的食品成本,三是面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经济危机和其他冲击时的脆弱性。
    报告制定出针对亚洲的极端贫困线,即每人日均1.51美元。采用该贫困线后,亚洲2010年的贫困率从20.7%上升到30.5%,增长了9.8个百分点;极端贫困人口增长了3.43亿。
    快速上涨的粮食价格增加了粮食不确定性。粮食支出占贫困人口收入的比例要远高于非贫困人口。所以,在衡量贫困时,必须要考虑到粮食不确定性。由于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大于一般消费物价指数,亚洲2010年的贫困率上涨了4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增加了1.41亿。
    许多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上的低收入家庭,很容易因为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疾病或其他负面冲击陷入极端贫困。据此对贫困线进行调整后,亚洲2010年的贫困率增长了11.9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增加了4.18亿。
    报告指出,受以上因素和更新指标的共同影响,亚洲地区2010年的贫困率从28.8%上升至49.5%,贫困人口数量由约10.2亿增至17.5亿。但报告预计,如果近期经济增长趋势得以持续,总体贫困率将在2030年下降至17.1%。
    报告提出了改善粮食安全状况的建议:通过提高生产率和加快技术开发等增加粮食供应;通过向贫困人口提供定向粮食援助和升级“从农场到餐桌”的基础设施,提升负担能力和粮食可获得性;通过创建国家或区域应急储备等措施稳定粮食供应。
    为了管理日渐增长的脆弱性,政府可投资于风险勘查和减少灾害风险,比如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和实现生计多样化。开发易被贫困群体所接受的保险产品,提高基础设施的恢复力,并加强社会安全网络,都成为减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