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9-25
2014-09-25 第B01版:发展 大 | 中 | 小 

宏观经济探底不会持续太久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上)

作者: 张洽棠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449
     专家简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副巡视员、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中国经济导报见习记者|张洽棠

    国家统计局8月份的经济数据陆续出炉,从整体上看是一个下降的过程,无论是CPI、PPI同比小幅回落,还是PMI指数的下滑,而9月份央行采取了发放SLF(常设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情况如何?怎样评价央行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日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副巡视员张立群面对面,探讨这些问题。

消费结构矛盾影响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8月份经济数据已经陆续出炉,CPI、PPI同比小幅回落,PMI指数下滑,进出口增速也在下降,这延续了7月份走势,请问您如何解读经济数据的全面下行?
    张立群:现在经济还在一个探底的过程当中,而探底与一些中长期因素的变化是相关的,例如,外贸出口2003~2007年年均增长率是29.2%,但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出口的外部环境,世界经济10年以上的繁荣终结了,进入到一个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因此出口形势今非昔比,所以2009年到2012年出口年均增长只有9.4%,2013年出口增长是7.9%,今年上半年是0.9%,这个变化必然会导致经济增长水平下降,外部需求的支撑是减弱的。
    从国内来看,最近几年以住房、汽车为主的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是明显减弱的,这和城镇化的矛盾是相联系的,之前的城镇化都是以大城市为主导,年轻人热衷于向大城市集中,其中有多种原因,包括大城市发展相对公平,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较高,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相对完善,这种聚集会导致一些矛盾,主要是汽车和住房的需求与城市供给之间的矛盾。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汽车与住房是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也是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您刚才也提到了两者供需存在矛盾,请问汽车发展与城市供给之间的矛盾状况如何?
    张立群:汽车的发展与有限的城市空间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大城市用车空间迅速下降,越来越严重的堵车,使得政府采取越来越严的措施,如摇号、限购、限号等,在大城市越来越普遍,上海、北京是最早的,然后是广州、天津、重庆等,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由此宣告结束。
    2002年到2010年,汽车销量年均增长24%,2011年只比上年增长2.44%,2012年同比增长率为4.3%,2013年的数值为13.9%,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的成绩是靠扩展三四线城市来取得的,但三四线城市的潜力有限,第一是人口总量少,第二是家庭的购买能力有限,市场潜力不大,而且基础设施水平也较低,所以它们容纳汽车的能力有限。在一个县级市里,如果大家不买车的话道路很好走,一旦开始买车很快就堵车了。
    8月份,全国汽车销量增长率不到5%,汽车销售越来越多地受到用车环境的挤压,各种政策对其限制也越来越多,这和城镇化所导致的矛盾是有关的,因为人口布局不合理,过多的人口布局在有限的区域内,导致用车出现越来越大的困难。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一个城市对于汽车的容纳量终归是有限的,那么房地产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张立群:是的,房地产的发展与大城市供给之间的矛盾也同样严重。从目前的人口布局来看,在大城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住房的问题解决得很不好,像北京去年常住人口是2115万,而且还有800万没有申请暂住证在北京发展的人,加起来大约3000万人,如果按每户3口人来计算,是一千万个家庭,而从去年的调查情况看,北京的住房是600万套左右,所以北京远远达不到每户有一套房的标准。
    现在青年人很多都是四五个人合租一套房,像北京的北四村,本地居民6千人,外地租房9万人,还有清华西门的水磨村,靠打井供水,因为自来水供应完全不能满足需要。这种高密度的居住状态说明有相当大的买房或租房需求,但因为区域的限制,政府拿不出很多地来了,在北京五环以里找不到几个地方能开发住宅,而五环外需要通路通水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北京供地能力越来越弱,因此地价涨得特别快,开发商在京拿地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开发成本越来越高,这必然将许多素质较低的开发商挤出去。前几年他们去三四线城市搞开发,但当地缺少人气,使得房屋销售困难,所以2013年那些开发商重返大城市,导致拿地竞争更激烈,三四线城市好拿地不好卖房,大城市好卖房不好拿地。同时,三四线城市卖房难所导致的房价下降使大城市的买房预期发生改变,大家都认为房价会降,都选择等待,结果大城市也出现了卖房难,房地产企业因此面临双重困难,拿地难卖房难,所以其发展速度必然下降。这样的话整个房地产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带动作用减弱,对重化工原材料、能源、交通、装备制造等支撑力度全面下降。

进出口与投资大抵走稳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如果说“三驾马车”中的消费不振,那么进出口与投资情况是否有所改观呢?
    张立群:从外部环境看,最近两年来看大抵走稳,美国经济开始靠着实体经济恢复的增量来支持经济慢慢向上走,欧洲、日本经济整体来看有一个初步稳定的基础,所以我国的出口未来不会再有很深的回落了,大约能稳定在5%~7%,这块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大抵是可把握的。
    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基础设施最近几年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使得整个基础投资增长率达到20%以上,这个方面大致也是可保持的。对于经济稳定增长的支撑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经济增长的可保持不是依靠发债,而是靠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公款消费支出压低,然后拿更多的钱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财政开支总规模并没有大大增加,但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在逐渐加大。
    近几年的PPP模式,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财政资金到位只发挥提供担保的作用,项目由中央财政牵头,同时向民间投资开放,像今年开放了80个项目,都是上百亿的大项目,总规模上万亿。目前,基础设施增长的投资模式是可持续的,今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的还债高峰期,这对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以中央财政为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不会发生变化。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您刚刚提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那么这里面可能会存在一个“期限错配”的问题,即项目周期与贷款周期并不一致,请问如何能保证基建项目的正常运转?
    张立群: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的融资模式是“短借长用”,项目是几十年的,而借款是几年的,在项目没有获得收益之前,贷款就到期了,这时地方政府往往是没有能力偿还的,所以现在在探索地方债的发债模式。
    最近出台了预算法,修订后的预算法不再限制地方政府发债,并在十个省市搞试点自主发债,今后就可以“长借长还”,未来发债可以有几十年的期限,当然需要许多制度来配套,比如发债的评级,二级债券市场的支持等。国外的长期债券在债券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存量,一直在周转,我国的相关制度也在完善,如果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地方政府的
资金来源就能不断置
换,短借长用的现象在很多方面会改善。
    除此之外,还可针对现有项目情况对原有项目做展期,如果不展期的话,银行收不回贷款,导致项目难以继续建设,原来的贷款可能会变成坏账,如果展期能帮助项目做好的话,那贷款最后还是有回报的,所以在银行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将部分贷款转期或者掉期,是有意义的。在反腐的背景下,项目的选择会更加严格,政绩工程将大大减少,银行贷款的风险总体来说是减小的。

央行货币政策总体恰当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央行上半年有两次定向降准和一次PSL(抵押补充贷款),最近又向五大行发行五千亿规模的SLF,请问如何评价央行今年的货币政策?
    张立群:今年的货币政策总体是恰当的,从M2的增长来看,一
直是在13%左右,而年初定的目标就是在13%左右。按照过去的经验,它包括名义GDP的增长,还有2~3个百分点的金融深化带来的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量,上半年GDP增长是7.4%,这是可比价格,如果考虑价格因素,上半年CPI是2.3,所以名义GDP的增长大概在10%左右,再加上3个百分点的金融深化带来的货币供给量,基本上是恰当的。
    从实际情况看,今年M2增长率最高13.6,最低12.8,7~8月由于半年报有存贷比的考核指标,会使得存款
数量增大,所以很多金融指标在6月份到7月份间都有较大的波动,如果把两个月的指标加起来,和去年同比来看,这个变化就比较平稳了。从货币政策的操作来看,今年比去年效果更好,例如今年6月份没有出现钱荒的情况。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