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11-01
2014-11-01 第A03版:新闻视点 大 | 中 | 小 

南水北上:众口难调,民生为重

作者: 曲一歌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024
     图为北京市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北京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的有关情况。
记者手记

曲一歌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毛主席提出的宏伟战略构想,为南水北调这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拉开了序幕。
    时至今日,备受瞩目的中线工程即将通水。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期在对相关单位走访时了解到,北京市已全面做好“迎水”准备,可谓“万事俱备,只待‘南水’”。不过,对于这项大型水利工程,自开工之期至今,始终存在着不少争议与疑议。
    自古以来,大型水利工程无不受到国家高度重视,虽然这项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并不表示其建设发展的过程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但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是必经之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国渠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的完成,有力促进了中原、川西农业的发展。
    当今社会的科技水平纵然较古代有了极大的进步和提升,然而在这类大型水利工程上,也面临着一些不得不直面的新问题,如移民、巨额投资、环境污染等问题。
    面对问题,回避显然不是智举。正本清源,国家推进南水北调工程的初衷和目的便是为了百姓的切身利益,所以面对质疑,仍需坚持一切为民的初衷,并且坚持科学决策,严格部署,如此才能不负众望。关注者们同样需要理智的思考,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如今,北京市民就快喝到了南来之水。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对市民的采访时了解到,大家最为关心的是这么长距离调过来的水饮用是否安全?
    这样的担忧并不无道理,古语有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南水北调,水质决定成败,优良的水质也是为民之本最直接的体现。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这一年的走访期间发现,为了确保南水北调这项大型调水工程的顺利进展,有关部门和沿线地方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快水污染防治,从源头上确保水质的安全。如在河南,为保证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水质的优良,当地关停污染企业,不断完善和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在保证北送“清水”的同时,也实现了治污和生态建设目标。
    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到现在,值得肯定的地方不该被质疑声“淹没”。首先便是助力环保事业的发展,其次拉动了相关地区的产业转型,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北方缺水的大难题。
    在中线工程即将通水之际,需要致以敬意的人太多太多,有不分昼夜在一线进行赶工的工程师,有为了水利建设不得不背井离家的移民者,有心为民系的决策者……众口难调,唯有勿忘初衷——一切为民,价值自后来人评判。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