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11-13
2014-11-13 第A03版:价格 大 | 中 | 小 

电价改革大动静 深圳试点引期待

作者: 侯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563
     侯帅/制图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丨侯帅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在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并强调,试点单位要尽快提交首个监管周期(2015年~2017年)深圳市输配电准许收入及价格水平测算报告。新电价机制自2015年1月1日起运行,原有相关电价制度停止执行。
    一石激起千层浪,业内普遍认为,这块“石头”分量不轻,“砸”的是电价,最终动的是电力体制——电改终于等来了“大动静”。

输配电价动了什么?

    按照《通知》要求,价格部门将为电网企业核定输配电价,电网不再作为电力交易主体,而是以输配电服务商的角色出现,按照输配电价获取收入。
    而事实上,这种单独核定输配电价的做法,近年来并不少见,它常以“大用户直购电”的形式出现在新闻中。到目前为止,为了促进大用户直购电交易,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核定了18个省级电网电力直接交易的输配电价。
    那么为何此次试点却被业内人士视为“大事件”?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此番试点改革,与之前大用户直购电最大区别就是真的碰到了“利益”——触及电网传统的盈利模式。
    所谓电网传统的盈利模式,就是电网利用在发电方与用电方之间的通道运输的自然垄断盈利,即《通知》中所提的电网企业依靠买电、卖电获取购销差价收入的盈利模式。该人士表示,长期以来,我们是网电价、销售电价皆由发展改革委定价,实行政府价格管制制度,长期实行政府价格补贴。对于《通知》所指出的“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可以说是碰到了“深处”。
    “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是2002年“五号文件”所提出来的,但是并未实现五号文件所提的,“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不少声音将此归咎于对电网成本核算的不顺。
    “并非如此。过去的12年间,输配电价迟迟没有触碰是有原因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表示,这期间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电力需求也很大,“而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平缓,是改革的大好时机,成本核算没那么难。”“这12年期间我们对于电改其实做了很多工作,如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等。”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而这次试点工作最为重要的是领导层的决心——要求年底之前把改革的方案拿出来,已经提上了日程。”
    “大用户直供电是在其他改革没有办法继续推动电改的情况下,通过大用户直购电,让电改不要原地踏步,这是初衷。”韩晓平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而这次的输配电价改革初衷则是改变电网盈利模式。”
    “此次‘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由市场形成、输配电价由政府定价’的改革方向意味着电网不再挣价差,还原了其公用事业属性。”中研普华研究员李湖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此次深圳试点的核心,就是将现行电网企业依靠买电、卖电购销差价获取利润的盈利模式,改为对电网企业实行总收入监管。即政府以电网有效资产为基础,核定准许成本和准许收益,固定电网的总收入,并公布独立的输配电价。同时,明确了输配电准许成本核定办法,建立对电网企业的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触碰到所谓的‘深处’。”

为何是深圳?

    一直以来,电改都被视为中国各项重大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电价改革,而电价改革最为关键的环节正是输配电价。李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这是业界普遍认为的“重中之重”。
“重中之重”落在深圳肩头,深圳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深圳,是改革的桥头堡、试验田。而广东的电网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当初中央没有预算的情况下,给广东政策,逐渐通过市场运作发展起来的。”韩晓平表示,历史因素让作为改革前哨的深圳,对于市场的认知度高、市场意识强。输配电价改革试点选址深圳,在意料之中。
    “深圳易操作,比较‘干净’。”林伯强则认为深圳的优势在于“新”。他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举例道,如深圳是城乡同网同价,而在一些较老系统中,城乡异价,其成本计算就很复杂。“深圳供电局是南方电网在电改方面的试验田,近年来,通过其自身改革,在电力行业有了一个较新的系统,核定也比较成熟。”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深圳市为了发展电力工业,推动经济发展,在电价管理机制、销售电价结构等方面就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李湖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这其中不仅包括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还有对深圳供电局实行利润控制、设立以电价调节准备金为基础的动态平衡机制、实行抄表到户、根据用户的用电负荷特性改革销售电价结构等,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立电价体系。而近年来广东省在输配电价改革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尝试,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独立规范的输配电价机制仍未建立。
    “在这种情况下,南方电网的主动改革意愿也很重要。”韩晓平表示,深圳市以其良好的改革基础、独立的电价体系和积极的改革意愿,当仁不让成为了输配电价改革的试点。他表示,电网的主观意愿其实很重要,“如果国家电网也有意愿,我认为浙江电网就很合适,产业用电量大,可以通过改革来释放缺乏的市场主体。”

如何走下去?

    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而新一轮电改从2000年就开始大范围讨论。时至今日,《通知》出炉,改革在迈出厂网分开后又开始起步。那么此次改革如何走,走多远,又影响辐射哪些领域呢?
    韩晓平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新电改方案将是“两头放开,管住中间”,发、配售电将会市场化。
    “放开两头”就是放开发电、售电等属于竞争性环节的价格,“管住中间”就是管住输电、配电等属于自然垄断环节的价格,李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如此一来,会清晰资产和成本,使得输配电成本真实可控。同时还可以加强对电网输配成本合理性、合规性的监管,形成有效的成本约束机制。
    “而这对于电网而言也是好事一桩。”韩晓平表示,“两头放开”后,发电方与用电方,即供需之间,会自主协调用电方式、用电时间等,会使得资源配置优化。“供需之间的互动带来持续稳定的供电、用电,会减少对电网的波动,电网的一些输配电设施效率就会提高。进而电网的投资效益、投资经济性会得到改善。”
    “这其中的‘管住中间’将是此次改革的重点。”韩晓平指出,中间的输电“高速公路”如何管理则是“管住中间”的一个问题所在,最大可能是在供电局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所以新电改方案将不是简单的市场化,也不是单纯的价格改革,更不是拆分电网,而是如何解决发、配售电市场化的问题,以及如何管理输电“高速公路”的问题,“其中供电局的改革将是最重要的部分。”
“在‘放’与‘管’的基础上按成本加成方式确定合理的输配电价。”李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当前针对固定的输配电价形成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成本加利润模式,即保证8%左右的回报率的前提下定一个固定价格。还有一种是收入固定模式,即通过核定一个固定的电网收入,来保证电网收益和固定的输配电价格。目前第一种模式推行的可能性较大。
“我觉得先不要断定‘两头放开,管住中间’。上网电价、终端电价是动的,还是不变的,是关键所在。”林伯强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电价改革是中国改革中最难的,是电力行业“天大的事”,政府在今后会不会补贴很难说,“还是要看2015年1月1号出来的深圳市输配电准许收入及价格水平测算报告和新机制。”
“按照进程,至少明年上半年改革就会铺开。届时,深圳的试点经验如何进一步扩散展开还是需要因地制宜。”韩晓平表示,价格改革的目的不是改改价格机制,而是释放市场主体,“不要认为某一种方式是市场化,其他方式都不是,或者只有市场化,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政府也需要发挥相应的作用。”
    他还表示,在法国、欧洲等国家,面对电价改革,一个国家都会有很多种模式并存,而我国各地,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市场化进程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中国不能用一个办法一蹴而就,要通过渐进的改革,因地制宜,使用各地发展特色的方式。”
“此次在深圳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不仅是新一轮全面输配电价改革的前奏,也是能源战略改革的第一步。”李湖表示,电改的突围对后续其他能源品种的改革也有着重要意义。
    而目前业界普遍认为,价格改革后,将会促进光伏、风电等企业发挥其成本优势参与到竞争中,将利好生态文明建设。
“不仅是能源,电力是每个人、每个行业不能离开的,改革之后,会影响很大范围,如电力公司将普遍受益。同时,改革更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利好生态文明建设。”韩晓平认为,改革会带来最好的优化配置,负荷大小、用电时间长短、排放的质量,都会影响用电费用。而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配额实现其使用率。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