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11-27
2014-11-27 第B05版:投融资与项目 大 | 中 | 小 

国内钢市萎靡 自贸协定刺激出口作用有限

作者: 郭丁源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074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郭丁源

    11月17日,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意向声明,双方在将近10年之久的谈判之后签署了14项贸易条款,总价值预计超过200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免关税”。卓创资讯钢铁分析师刘新伟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将利好我国钢铁进口,但我国钢材出口不会有很大提升。“自贸协议其实对国内钢企产生的实际作用并不明显。”刘新伟指出,中国钢铁企业必须深入挖掘内部潜能,提高企业效益;同时,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改变过去以量增利的方式,多从科技、产品本身要效益。

有利于钢企控制成本

    资料显示,中澳自贸协定谈判于2005年4月份启动,迄今已经过22轮谈判,是继中韩自贸协定后,我国与亚太地区重要经济体进行的另一场全面、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根据意向书,在明年自贸协定正式达成后,中澳两国间85%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4年后93%的贸易产品将变为零关税。当最终协议全部付诸实施后,95%的贸易产品将享受零关税。
    中研普华研究员刘友月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自贸协定的签署,对双边自由贸易的重大影响就是关税的降低和取消,对国内钢铁企业来说,未来进口铁矿石业务会更加方便和畅通。”刘友月认为,对澳大利亚而言,他们也是希望能借此提振本国的铁矿石业务,进而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推动协定最终签署的一个重要原因。资料显示,澳大利亚是中国海外矿产品投资的主要目的地,矿业占中国向澳大利亚投资的65%。数据显示,在过去3年中,中国在澳大利亚投资企业约为200家,总额超过800亿澳元,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矿业投资。
    刘友月分析指出,澳大利亚是重要的铁矿石生产国,随着中澳贸易关税的降低和取消,特别是目前国内钢企利润空间收窄的情况下,这将给中国国内钢企的成本控制带来积极影响,对目前市场份额较大的钢企意义尤为重大,比如首钢。
    不过,在刘新伟看来,由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该国的基础建设对钢铁的需求并不大,而中国出口的钢材大部分都是低端钢铁产品,在澳大利亚很难有竞争力。其次,中澳之间的关税也是分步降低,并非一蹴而就。“外需并不是化解中国钢铁产能的主力,中国每月钢铁产量约为9000万吨,出口仅800多万吨,1/10都不到。所以,消化钢铁产能,主要还是靠内需。”刘新伟说。

铁矿石进口有价格优势

    从铁矿石进口来看,中澳自贸协定的意义并没有之前想像那样利好。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主任王颖生日前表示,“中澳自贸协定实行零关税对国内铁矿石行业影响不大,因为目前中国对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已经是零关税了。”事实上,进口铁矿石比国产铁矿石具有更大的价格优势。王颖生表示,在近两年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中钢协都组织了钢铁企业直接到澳大利亚去采购铁矿石,“目前有现货交易平台,还有各种指数,铁矿石行业还是比较透明的。”2013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超过了4亿吨,占总进口的52%。
    对中国来说,最显著的受益之处在于澳政府同意放宽对中国企业在澳投资的监管审查,享受与美日等国相同的待遇。若中国企业在澳投资超过1500万澳元(约合7998万元)将可以雇用中国工人,这将大大降低铁路矿山等大额投资项目的建设成本。

印度或为下一个自贸协议国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日前表示,“中澳自贸区是中国第一次与大型发达国家签署自贸区协定的尝试。中澳双方的产业存在很多互补的地方,因此对于深化两国经贸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11月17日,王受文在公开场合曾表示,中韩自贸区年内将完成全部谈判,未来也会尝试与更多国家开展自贸协定谈判。
    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宣布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一天后,印度和澳大利亚领导人表示将推动两国自由贸易协定进程。目前,澳大利亚和印度每年的双边贸易额大约在150亿美元,仅相当于澳中贸易额的1/10。业内专家认为,印度或应该寻求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刘友月表示,“印度正积极谋求与其他钢铁大国合作,中国或为印度的下一个自贸国。”目前,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钢材行业发展萎靡,此类协定将有利于我国外需市场的开拓。
    今年4~9月,中国对印度的钢材出口同比翻了一倍。中研普华研究院预测,截至明年,印度的总钢铁进口量将增加近一倍至900万吨;印度的钢铁市场需求也将保持3%以上的年增长率。“考虑到国内钢材行业的发展,与印度签署此类的协议有着一定的可能性,但涉及范围不会如此广泛。”刘友月说。
    即使与更多国家达成自贸协定,国内钢材行业萎靡的现况也并非一蹴可“救”。刘友月指出,当前中国钢材行业面临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利润低下,钢利润接近亏损临界点,甚至很大一部分钢企因负债率增高而低于成本价出售钢材;二是下游市场饱和,企业库存压力大。从市场的走货情况来看,尤其是在当前房地产行业形势很不明朗的情况下,建筑钢材需求释放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与自贸协定关系不大,钢企仍需自强。”刘友月表示。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