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11-27
2014-11-27 第B06版:投资与探索 大 | 中 | 小 

国际经济实力竞争的新焦点

作者: 李成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4510
    
    
    日前,由中国铁建参与承建的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在尼首都阿布贾正式签署了商务合同。这单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标准的项目,也是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

李成

    国与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经济力量或者说经济控制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持续深入发展,国际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竞争要素,新的竞争焦点。焦点一规则之争
    现有国际经济规则,大多建立于二战后,经多年运行,尤其是近年来各国实力此消彼长,规则的碎片化进一步加剧,进入话语权重构的关键阶段。破旧立新之际,往往也是各方竞争激烈之时。
    在贸易投资领域,美国大力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与欧盟联合发表《国际投资共同规则》,涉及内容除传统的市场开放、投资保护之外,还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竞争中立、劳工、环境保护、安全审查、投资争端解决等新议题,意在借此将自身发展理念、价值观、管理优势转化成经贸规则,并逐渐将之全球化。
    在国际组织治理结构改革领域,2010年G20首尔峰会就确定了IMF份额与治理结构改革方案,但美国国会迟迟不予批准。此事不仅我们有看法,连IMF的高管们都看不下去了,屡屡呼吁。究其原因,可能也有美方担心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IMF治理结构中发言权增大、担心改变一些老规则的因素。
    在跨国公司监管治理领域,有关方面正在推进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项目,可能将在跨国公司的国际税收体系中掀起巨大改革风暴,并对国际投资流向产生影响,发达国家是不是会借此将跨国公司这只放出去的“风筝”扯回去,能扯回多少,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引资国有何影响,尚难以看清楚。
    围绕网络空间、电子商务、节能减排等所谓“21世纪新议题”和新的增长点,各方也根据自身所长,就建章立制进行着激烈博弈:网络侵权和网络失密如何区分,“数字主权”同传统领土主权异同在哪里等,各执一词,尚无定论,前几天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也被一些外媒理解为我国要争夺国际网络治理发言权;美国借信息技术优势,力推电子商务的自由化,欧盟则极力推动出台碳关税、碳标签、碳交易等节能减排方面的规则,以增强其相关领域的产业竞争力,等等。
    当然,我们也在积极作为,比如正在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本次APEC北京峰会上又努力推动更为包容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几天内先后宣布同韩国、澳大利亚实质性完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等等。可以说,每一条看似单调的规则背后,都是国力竞争,都包含着真金白银。谁能在本轮世界贸易规则制定中占据主动,谁就能为本国产业、企业创造更好的环境,谁就能够赢得优势,获得发展。圈子之争焦点二
    这里的圈子不是指“人际关系小集团”,而是指因经济往来而自然形成的各种利益联系,圈子越大越密,自然就更容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捆绑,就越有竞争力,越有韧性和抗压力。美欧因乌克兰问题制裁俄罗斯,凭借的就是圈子之力。
    从竞争力角度看,以下几个圈子是“必须”的。
    产业链圈子,包括上下游及相关配套生产、经销和服务业。我国之所以能多年保持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除了市场巨大之外,最关键的就是配套能力强,所需零配件半径几十公里内全部能够解决,“圈子”比较有竞争力。
    消费圈子,最直观的代表就是像淘宝、京东等这类网站,其强大竞争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网罗、集聚了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形成了市场这个大“消费圈子”。摩根士丹利认为,到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将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可见这个圈子之大。
    交通等基础设施形成的互联互通圈子。路通了、电话通了,相应的人流物流、货流资金流就相应通了,所谓“修一路、富一路”就是这个道理。最近,我国提出愿同各国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是一个大手笔,对于提升我国竞争力、深入参与相关区域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意义重大。
    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相关的圈子也在向海外扩展,这十分必要。有资料显示,日本多年来大量投资海外,存量估计有3万多亿美元,等于再造了一个海外日本,可资借鉴。庞大的海外华人经济圈,再加上新形成的海外投资圈,竞争力自会飞跃。
    公共产品提供之争焦点三
    前一阵子,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中国在“搭便车”,“他们搭了30年的便车了,且一直没有什么问题”,这曾引起了热烈讨论。而不久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提出,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我理解,所谓的“搭便车”不仅指经济上的利益共享,也包括一定的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比如正常的交易秩序的维护、航道通行的维护、甚至一定的安全环境维护,等等。
    本次APEC北京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明确指出: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特别是为促进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提出新倡议新设想。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需要成本,但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依据责权相当原则,也是必要的国际担当,对于提高经济竞争力客观上也是有利的。焦点四金融之争
    基辛格博士曾讲,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此言不虚。前段时间,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西方5大央行宣布总额数千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保持货币霸权的意图明显。美退出QE、欧日推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我国央行降息,几大央行过招,可谓“硝烟弥漫”。
    目前,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正不断拓展,同一些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在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首尔、卡塔尔、多伦多、悉尼等建立了一些清算中心,同俄罗斯推进人民币卢布直接结算,最近又启动了沪港通,等等,但人民币毕竟还未实现完全可兑换,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际贸易、对外投资规模扩大,尤其是高铁、核电等装备走出去,往往涉及大量的融资支持,相关的金融服务必须跟上,否则就可能成为短板。近一段时间,在金融领域,我国有一些大动作,比如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等,不少海外舆论认为是要“去美元化”,此论对否,不得而知,但确实有助于我国同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开展
    自从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爆发后,世界贸易原有的高速增长“常态”就被打破。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2年和2013年的世界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4%和2.1%,均低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以往的经验中,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低于世界经济增长的情况顶多维持一年,而这次已经延续两年时间。如果2014年世界贸易的增长连续第三年低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那么低速增长或许可以被认为是最近一段时间世界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常态。
    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不妨从美国经济说起。迄今为止,美国除了主导当代国际分工外,也主导着国际贸易规则与秩序,甚至还主导着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几乎同步,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也开始了美国版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近些年来,随着美国方面抛出了再工业化、5年出口倍增计划及3次实行货币政策上的量化宽松措施等一系列“组合拳”,美国经济已经出现“缓过来”的势头。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降至5.9%,低于完全撤出量化宽松所需要的6%这道“红杠”。现在看来,只要美国经济没有大的问题,整个国际市场也不可能有大的变数。
    其次,从世界各国发展来看。虽然现阶段美国经济有起色,但对世界经济的牵引不及以往。而欧洲经济并不如以往估计的那样乐观。虽然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欧猪国家”的经济有所起色,但由于欧元区国家缺乏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德国、法国等欧元区中“高大上”国家的经济发展却受制较多。与此同时,金砖国家的经济也不如以往乐观,印度卢比贬值,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遇到外资撤离与来自外部的经济制裁,巴西经济也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拖累。总体来看,除了美国市场热度上升外,世界其他市场还看不到明确的复苏信号。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2014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已下调至3.3%,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以来第三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目前来看,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而言,国际市场价格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出口的国际市场环境定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11年全球进口价格指数曾经一度上涨14.5%,但在2012年和2013年,则分别下跌0.9%和1.5%,而2014
    年第一季度虽然环比回升0.9%,但第二季度马上又回落1%。由此,用“温吞”来形容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境况可能比较贴切。
贸易保护主义再抬头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钟爱,可以被认为是未来国际市合作,至少能够减少一些金融领域的掣肘。
    对制造业绝不可掉以轻心。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就是从农业、工业、再到服务业的过程,服务业比重越高,一国经济就越处于更高的阶段,这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偏颇。制造业是工业之母,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也直接依附于制造业,没有先进强大的制造业,即使遍地是饭店、餐饮、保姆,服务业增
加值占到GDP70%、80%,也依然成不了经济强国。遍览现今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制造业强国,或曾是制造业强国。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之一,就是不能片面搞金融产品创新,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就大搞“再工业化”就是这个道理。目前看,美国制造业确实在创造就业、推动复苏中发挥了作用。而德国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出
色表现,同其始终高度重视制造业密不可分。可见,发达国家已经醒过味来了,我们不可步其前尘,盲目超越发展阶段。
    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包括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鼓励新型业态发展,等等,李克强总理10月出访德国,双方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其中就明确提到了工业4.0合作。我们不要急于摘掉“世界工厂”的帽子,当然应该是“高端制造”,是“现代化的环境优美的工厂”。即使
将来发展了,可以不制造一些设备和产品了,但不能不会制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刻不容缓。可见创新之争之重要。一些著名人士
也讲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也可见踩准时代节奏的重要性。此话题谈论甚多,不展开详述。
    当然,我们讲了上述6个焦点之争,并不是说其他不重要了,比如农业之争,包括种子之争,转基因研究之争等,这是关系到“饭碗”的大事,自
然是轻视不得。
    我们既要有紧迫感,把准脉搏,只争朝夕,也要保持定力,抓铁有痕,持之以恒,把我国的经济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
水平。
制造之争焦点五焦点六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